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元林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受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邀请。暨南大学王元林教授12月3日下午2:00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5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神灵信仰与地域空间:运河神金龙四大王信仰的起源与扩展》的学术报告,我院首席专家王云教授、副院长丁延峰教授、历史学院副院长李增洪教授,两院青年老师及学院研究生、本科生近100人参加。

      王元林教授,历史学博士,广东省人民政府特聘参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历史地理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等学术职务,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安徽史学》、《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基金项目多项,出版著作多部。学术视野主要集中于中外交通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关注地方教化与民间信仰、国家边疆文化秩序。

      在报告中,王教授从4个方面讨论了金龙四大王信仰的产生、发展与演变,指出明清神灵信仰的产生是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政治与商业因素、文人构造等密不可分。首先,关于金龙四大王信仰的起源。王教授认为元代徐州吕梁洪的神龙崇拜是四大王信仰的起源,险恶的水道环境与频繁的河工,刺激了区域社会对水神的塑造与崇拜。到了明代,钱塘安溪谢氏为神化宗族历史,进行造神运动,将其祖先谢绪附会为金龙四大王,以强化谢氏宗族在区域社会的影响力。其次,金龙四大王信仰与国家祭祀。明代黄河与运河关系复杂,直接影响到国家漕运,所以中央政府对于漕运保护神金龙四大王的祭祀非常重视。先后建立专祠、敕建庙宇、颁发匾额、赐予封号。入清后,国家对金龙四大王的重视有增无减,在运河区域修建了近120余座庙宇,其修建者既有中央与地方政府,也有商人与普通民众,并且这一信仰辐射到河南、安徽等非运河沿线。再次,金龙四大王信仰扩展的特点。明代的金龙四大王信仰以中心祭祀区为中心扩展,形成了大运河祭祀带。到了清代,大运河祭祀带庙宇更为密集,中心祭祀区向南扩展。金龙四大王信仰扩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与地方官员的祭祀活动推动了信仰的扩展。漕运官军负责漕粮运输,整年航行于运河之上,推动了信仰范围的扩大。商人是传播信仰的媒介。文人与谢氏宗族对金龙四大王的神化也刺激了信仰的蔓延。最后,国家祭祀与区域社会。王教授以江苏宿迁皂河龙王庙为对象,对庙宇兴建的地理环境因素、政治因素、商业因素进行了分析,突出了运河在区域社会信仰中的功能。

      王元林教授的这一次报告,通过对运河区域社会信仰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探讨了金龙四大王在元明清三朝的演变过程,并对地理环境、政治与商业环境、人文环境与社会信仰的联系作了辩证与考察。通过这次报告,不但使我院老师对运河区域神灵信仰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而且为以后的科研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郑民德、胡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