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运河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王云、院长李泉两位教授担任主编的大型丛书《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成》近日在聊城市第二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重大成果奖”。据悉,这是自我市设立“社会科学成果重大成果奖”数年来破天荒的第一次评出该项奖项。 这既是社会各界对该丛书的肯定,同时也体现了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科研成果日益丰富、服务社会现实功能日益强化。
大运河萌芽于春秋,发展于隋唐,继承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达数千年之久,是与长城并存的华夏民族两大文化遗产之一。作为历史悠久、作用巨大、影响深远,涉及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数省市的大运河,不仅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物质与非物质财富,更增强了中华民族不同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目前,随着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当今学界对运河史、漕运史、水道工程史、运河区域社会史、民俗史的研究与探讨日渐广泛及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其中《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6月版)即是为满足运河学术探讨、适应时代需求、挖掘中国运河文化而编著的大型丛书,该丛书16开布面精装80册,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有关运河内容的著作130余种,合计7000余万字,内容涉及中国古代运河的各个方面。该书将运河古籍分为4大类,分别为治黄保运类、运河工程类、运河水利类、漕运关志类。古籍最少者仅一卷,多者达上百卷,既有漕运、船政、仓储、钞关等政治制度方面的叙述,也有运河水道工程、历代河道考证、河工物料、河工器具等技术性与专业性较强的介绍与说明。并对关系国家漕运的黄河、淮河、永定河、各省水利、湖泊水柜、泉堰闸坝都有涉及,所录古籍全面而丰富,分类科学而明晰,涵盖地域广阔而深远。
另外,全书所录古籍的作者多为当时的河臣、漕河幕僚、技术人员,甚至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高级官员,这些人员不但文化层次较高,而且亲历河工,熟悉专业知识,有着查阅国家档案,组织人员编写的诸多有利条件,因此才出现了诸如《行水金鉴》、《南河成案续编》、《钦定户部漕运全书》等多达上百卷的煌煌著作。为了搞清楚所收古籍的收藏情况和写好版本介绍,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组织了相关人员到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山东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进行了考察与搜集,对各类运河古籍作了尽可能全面的整理,目的是使读者能够迅速、快捷、全面的了解古籍的情况,并按照介绍与说明去相关收藏单位进行查阅。
《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成》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之际出版,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该套丛书是我国历史上对大运河资料的第一次集中整理。该套大型丛书在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前夕出版。这是中国学者对运河申遗成功献上的一份厚礼,是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学者对中国大运河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更是聊城市历史上具有本市独立知识产权首屈一指的煌煌巨著。
二、该书在编纂体例上有多有创新。将历史上关于运河的专门著作一百三十余种,分“河道工程”“运河水利”“治黄保运”“漕运关志”四大类,每部都撰写了书目提要,包括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各卷次主要内容,本书在学术、史料及实用方面的价值,版本流传及收藏情况。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运河文献的学习和利用,是运河研究者的必读丛书。
三、《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成》出版以来,已经产生的很大的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中国社会科学网、《大众日报》等近二十余家报纸、网站和电视台对此书做过报道和介绍,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各大图书馆都已购藏了此套丛书(甚至有运河文化爱好者个人自掏腰包买下这部数万元的巨著)。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也纷纷来聊城洽谈交流与合作项目,目前运河学研究院已经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民政部、凤凰传媒集团、香港中文大学等展开了合作项目,吸引横向课题资金数百万元。有力的提升了聊城的声誉和文化软实力。这套书已成为国内外唯一的运河研究资料宝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经典著作。这次被评为聊城市社科重大成果奖也是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