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学研究院隋唐运河考察顺利结束

          10月11日至17日,我院开展了一场为期7天的隋唐运河考察活动,对运河河段的浚县、滑县、辉县、洛阳、荥阳、郑州、开封、朱仙镇、淮北、宿州、盱眙等城市进行了考察。这次活动是继上半年江南运河考察后,学院组织的又一次大规模考察。考察由研究院院长李泉教授带队,首席专家王云教授以及刘玉梅、周嘉、裴一璞、王玉朋、胡梦飞、吕德廷等老师参加。

         11日上午,我们首先到达河南浚县的浮丘山。浚县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丰富。考察的重点是千佛寺和碧霞宫。千佛寺因寺内的千佛洞石窟而著称。石窟开凿于唐高宗时期,有南北两个石窟,窟外也有佛龛。岩壁上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题记。千佛寺的南方为碧霞宫。宫内建筑精美、碑刻丰富,以唐代尹公浮屠和经幢最为有名。我们较为关注碧霞元君信仰。前来的香客以中老年女性为主,携带香、金箔纸做的元宝、烧纸等。殿内有管理人员,接受香客的供养,也在照看大殿。管理人员应是当地人,基本在30岁之上。碧霞宫内的求子或送子文化较为突出,如配殿有三仙送子殿、麒麟送子殿、娃娃殿。

      下山后前去考察城墙和卫运河。步行穿过浚县老城,老城区内还有不少青砖建的老房子,建筑很讲究。许多住宅大门内的左墙上开高约40厘米的小龛,内供神像。城西沿卫河一带,有段10多米高、700多米长的古城墙,古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城门楼南侧的城墙较为完整,北侧的城墙仅外部有青砖,露出夯筑的泥土,可以直观了解城墙的构成。城门外为云溪桥,桥下即是卫河。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后重修。桥面上铺青石,光滑的石面是历史的打磨。卫河内水很少,接近干涸。

      之后返回城内,去城中心的文治阁。目前已不清楚文治阁的始建年代,明万历三十年(1615)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重修,改名“文治阁”,意为“以文为治”。文治阁台基为砖石结构,四面辟券洞。台基上为两层阁楼。

      下午赴大伾山,大伾山与浮丘山隔城相望。大伾山的天宁寺内有高达27米的倚坐弥勒佛像,一般认为建于北齐。寺内还有北周的“准敕不停废记碑”。大伾山的摩崖题记丰富,而且多精品,如鲁元翰题记、王阳明题诗、王铎题字等。我们着重考察龙洞。龙洞内有蔡京书写的“康显候告”碑,有助于研究北宋时期的求雨文化。之后考察大伾山北麓的黎阳仓遗址。黎阳仓依山而建,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方粮仓,与东都洛阳附近的洛口仓齐名。

      离开浚县,我们前往滑县道口镇,目的地是卫河永济渠滑县段。大运河滑县段自浚县曹湾村东入滑县境,经道口镇桥上村至军庄北复入浚县。自南到北流经道口古镇,全长8240米,宽33米至50米,是豫北最完善的古运河遗址之一。我们沿运河沿岸的城墙北行至大王庙,途中考察了码头。大王庙供奉金龙四大王,为商人所建。我们还访问了当地的民众,了解卫河的水位变迁和金龙四大王信仰。

      12日重点考察河南辉县卫源庙。卫源庙位于百泉风景区百泉湖北岸。该庙初建于隋,现存建筑以山门和大殿为主。大殿称清辉殿,内供水神河伯。庙内有大量石碑,保护情况不是太好,还有石雕镇水兽。景区还有孔子庙、邵夫子祠等庙宇,碑刻资料丰富,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

      考察百泉后,经过3个小时到达洛阳回洛仓。该仓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主要是为城内供应粮食。仓城内东西成行、南北成列的粮仓约有700座。仓窖的大小基本一致,3号窖口直径10米,仓底直径7米,深7米。回洛仓遗址上已建立了一座展览馆,展示考古发掘仓窖的四个步骤,有利于直观认识考古发掘过程。之后前往含嘉仓遗址,该遗址位于洛阳老城区北关谷仓街42号西邻。含嘉仓可称唐代“第一粮仓”。我们费尽周折找到遗址,但当天未开放,于是去下一站河南古代壁画馆。因是周一,博物馆闭馆,未能参观。后到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门票60元,加之为新建仿古建筑,所以未进。步行去周公庙。该庙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很大,因周一也闭馆。乘车前往山陕会馆,也闭馆。经李老师、王老师与工作人员沟通,在得到山陕会馆领导同意后,我们进去参观。该会馆现成为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展示运河文化,但展厅未开。我们考察主体建筑和碑刻,会馆正门的青砖琉璃照壁非常精美。

        经山陕会馆工作人员介绍,奔赴潞泽会馆(又名洛阳民俗博物馆)。该会馆始建于乾隆九年(1744),是洛阳市区内最大的古建筑群。李老师、王老师与会馆工作人员协商后,我们得以参观。进入山门后发现院落宽敞,往后看,戏楼很大。因院内有散放的狼狗,只好匆匆离开,结束了当天的考察。

      13日上午在洛阳参观关林。洛阳关林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庙前有戏台,庙内有历代碑刻100多通。庙内的香火很旺,民众也是焚烧金黄色的纸制元宝和黄纸。大殿前香烟缭绕,左右前方的两座乾隆年间的焚香炉依然在使用。中午驱车前往郑州,先到汉霸二王城遗址。该遗址位于荥阳市西北约17公里的广武山上。两座城址中隔鸿沟,遥遥相对。鸿沟为南北走向,北段与黄河相连。郑州市惠济区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朱瑞增、荥阳市任一鸣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城址和鸿沟的情况。之后带领我们参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虎牢关。登上险峻的虎牢关点将台上,我们饱览了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

        晚上访问了荥阳文化馆陈馆长,李老师、王老师与陈馆长就中国运河研究、鸿沟的地理位置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14日上午考察郑州市惠济区祥云寺村东的索须河河道,水面宽约20米,两岸坐了许多垂钓者。索须河南段与贾鲁河汇合。李老师向当地的民众询问了河道变迁的情况。之后去弓寨村考察通济渠索须河段。郑州市惠济区堤湾村以东16公里还保存通济渠河床的基本走向和规模。弓寨村北索须河桥下是考察通济渠的一处便利之处。现在索须河桥附近的河道经过了水面扩增、堤防改造、堤岸绿化、休憩设施建造,已建成为一处景观。

      之后前往开封,首先参观包公祠。其主体为大殿,中央为包拯坐像,像两旁陈列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除此之外还展览有《陈州府志》、包氏家族延续图、包拯先祖像。下午参观开封博物馆。通过参观了开封地区出土的文物和图片展示,了解了开封的历史,也感受了宋代开封依托汴河所成就的繁华、明末黄河决口对开封的巨大危害。

      下午到达朱仙镇。朱仙镇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贾鲁河穿镇而过。自唐代至民国时期以来,一直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之地。明朝时期是开封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我们首先考察了中国三大岳庙之一的朱仙镇岳飞庙。庙内除正殿、寝殿外,多是后世重建。寝殿内有全国仅存的岳飞夫妇青铜像。庙内有岳飞手书《送紫崖张先生北伐》等碑刻。朱仙镇关帝庙位于岳飞庙东邻,也称山西会馆。该庙由清代山西商人捐资兴建,现保存较好的仅有5间正殿,后面配殿有的用来展览朱仙镇年画。

      15日上午首先参观开封山陕甘会馆。该馆建于乾隆年间,馆内的牌楼较为特殊。其平面布局为三柱一组,三角鼎立,为六柱五楼三牌坊,呈鸡爪形。这种结构,有助于增强牌楼的稳固性。其木雕彩画多以关羽为主题。最精彩的木雕见于大殿,大殿挑檐桁以至额枋宽1.7米,全部木雕装饰。木雕密集、华丽、精美。总让人感叹当时工艺的细致与高超。

       其次,参观大相国寺。寺内摆放一盆盆的菊花。钟楼内存清朝高约4米的巨钟一口,重万余斤。“相国霜钟”为开封八景之一。10月13日—20日(农历九月初一至初八)大相国寺举行“法界圣凡冥阳两利水陆普度大斋胜会”(水陆法会)。

        中午到达商丘,从北面的拱宸门穿过商丘古城,到达南门拱阳门,考察了南城门和城墙后,前往通济渠商丘南关段考古发掘工地(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河道宽约10米,河底现在有积水,长满了杂草。遗址东西两侧有抽水机正抽取积水。之后到通济渠商丘夏邑段考古工地,遇到前来值班的陈科长。经领导同意后,进工作棚。参观前获赠两册河南省夏邑县文物管理局编印的《通济渠商丘夏邑段》。出工作棚后,遇到负责人冯局长。李老师、王老师与冯局长交谈,表达了以后增强学术交流的想法。当晚到达淮北市区。

      16日,上午参观淮北市博物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武可科长讲解。馆内展出了丰富的运河出土的瓷器,一部分来自考古发掘,一部分来自企业家丁仰振先生的捐赠。我们参观了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唐代沉船。除此之外还有汉画像石厅、古相遗珍、刘昱蝴蝶标本展等展厅。后访问杨建华副馆长,李老师、王老师与他进行了交谈,会谈后杨馆长为我们联系柳孜遗址、宿州博物馆的人员;还赠送关于运河、大运河瓷器、淮北市文物的书刊共9册。

      下午先到柳孜运河码头遗址(隋唐大运河遗址博物馆),该遗址位于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柳孜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因运河而繁荣。联系县文物局丁局长后前去参观。柳孜遗址出土的陶瓷器,数量之多,窑口之众,实属罕见。我们进入考古遗址之中,近距离观察地层及其中的遗物。

      之后到达宿州博物馆,郭馆长陪同讲解。展览内容则分为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水咽喉、南北要冲、近代风云、人才辈出等6个单元。其中的蕲县界碑有助于研究古代交通,运河堤岸出土的柳树也值得关注。与淮北博物馆相比,宿州博物馆未突出运河特色。参观结束后,郭馆长说,在徐明高速长沟出高速后,便是303省道。运河就在省道旁。我们沿运河行驶,之后穿过泗县县城去东北方的曹苗村。流经曹苗村的运河河道也不宽,两侧长了不少芦苇。之后在夜色中前往盱眙。

      17日上午前往泗州城遗址。古泗州城位于今江苏盱眙县的淮河岸边。唐代至明代,处于黄河与长江的漕运中心,有水陆都会之称。曾经是淮河下游的一座重要都市。清康熙十九年(1680)黄河夺汴入淮,泗州城遭受水灾,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全城彻底被泥沙埋没。我们下S121的淮河大桥,转X205,在泗州城遗址界碑下车。界碑所在的道路两侧是湖泽,泗州城处于水面下。之后去明祖陵。明祖陵位于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埋葬着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及其祖父。泗州城被湖水淹没时,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没于湖水之中。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才得以重现。神道两侧的石刻麒麟、雄狮、华表、马官、拉马侍、文臣、武将、近侍共21对,保存地较为完整,艺术性很高。离开景区后,我们往聊城方向行驶。晚上六点半到达聊城,考察顺利结束。

        这一次活动,我们勘察了运河河道、进入了考古工地、参观了博物馆、拜访了当地文化部门、访问了当地的民众、调查了运河沿岸城镇的民俗信仰。7天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研究运河河道以及运河沿岸的文化。(吕德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