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佩国来运河学研究院作学术报告,报告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运河学研究院全体教师及历史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
张佩国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义行.善举与象征支配—明清绅权的社会本体论”,他首先对历史人类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解读,认为历史人类学是开放式的方法论体系,掌握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是做好历史人类学研究的根基。在明清时期,“善举”的转型与社会联结模式及国家政权建设密不可分,绅权的文化网络与支配类型、生产方式及社会本体论有很大的关系。“义行”、“福报”与行善的艺术有多重的表述,并在方志、碑刻与族谱中有具体的体现,同时与儒学正统化及民间宗教、社会身份的界定存在着密切联系。善举与义行或者造福乡里,亦或是武断乡曲,对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有的,在分沾帝国贡赋的同时存在着善举的徭役化。作为制度的“善举”,在官产与公产之间,捐输与捐派之间,厂界、庙界与成员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善举”与“义行”延续到清末民初出现了新的特色,那就是绅商善举的转型。因此,通过讨论作为基本社会联结的绅权支配,权力结构的变化对于研究与了解明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张佩国教授的报告引起了在座师生们的广泛兴趣,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与张老师进行了交流、互动。
张佩国,先后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目前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人类学、中国乡村社会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项目1项,在齐鲁书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数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术月刊》、《史学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郑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