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民德老师谈清末陶城埠运河的兴衰

      5月19日下午,研究院郑民德副教授做客本期学术沙龙,沙龙由研究院院长李泉教授主持,研究院老师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罗衍军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郑民德老师的沙龙题目为《漕运余晖:清末陶城埠运河兴衰研究》,首先他对陶城埠地名的由来与历史沿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并对当前的研究成果与现状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地图、实际田野考察图片向大家说明了陶城埠的地理位置,河道环境等。在研究内容中,郑老师对陶城埠运河开凿的历史背景,如运河淤塞,海运试行;河政、漕运腐败;铜瓦厢决口等进行了非常全面的探讨,揭示了新运道开辟的政治、自然环境等因素。第二部分为陶城埠运河开凿的过程,铜瓦厢决口后,清政府勉强行运,初期曾在八里庙开运口,随着该处被黄河淤塞,转移到陶城埠,开新河至阿城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黄河对运河危害。第三部分为艰难行运与陶城埠运河的衰落,新运河开凿后,黄河的冲击依然存在,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新运河进行疏浚,同时必须处理黄运之间的关系,否则漕运难行,清末随着漕粮改折、海运与铁路的兴起,陶城埠运河走向衰落。

      针对郑老师的沙龙,在座的各位老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泉院长、罗衍军副教授及其他老师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从而为论文的进一步完善与修改提供了良好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