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朗大学包筠雅教授做客我院学术沙龙

11月7日上午,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包筠雅教授在学院314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文本的帝国:明清时期的出版格局与书籍分销网络》(Empire of Texts: Publishing Sites and Book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Ming and Qing China)的学术沙龙,沙龙由丁延峰副院长主持,吴欣院长、郑民德副院长、李泉教授、王云教授、全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包教授首先分析了明清时期出版中心的地理分布和分销网络,重点介绍了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福建省长汀县四堡乡以及四川省岳池县三个出版中心的相关情况。接着,包教授介绍了十九世纪的大众书籍文化。幼学、四书等教育书籍,日历、医术等日用指南,以及小说、戏曲等文化读物,这些是当时大众书籍文化的典型代表,包教授对其做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她运用大量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各出版中心所印书籍。最后,包教授对大众书籍文化所散播的政治文化意义作了一个深刻的探讨。她认为面向大众阅读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整合的作用,对于当时的国家认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包筠雅教授的沙龙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广泛兴趣。王云教授、李泉教授、吴欣院长、罗衍军副教授、胡克诚老师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观点,并与包教授进行了商讨与互动。通过此次沙龙,不但开拓了我院师生的研究视野,也加深了我们对明清出版业和大众书籍文化的了解,在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方面亦具有重要意义。

包筠雅,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书籍史研究。所著《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反响,先后被译介到国内。编有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Imperial China [与周启荣(Kai-wing Chow)合编]、From Woodblocks to the Internet: Chinese Publishing and Print Culture in Transition, circa 1800 to 2008[与芮哲非(Christopher A. Reed)合编],均为中国书籍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