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李德楠教授做客本期学术沙龙

9月7日下午,淮阴师范学院李德楠教授在研究院314会议室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运河交通、仓储赈济与清江浦城的稻米来源》的学术沙龙,沙龙由郑民德副院长主持,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胡焕庸先生在其《两淮水利盐垦实录》中认为:“淮安以南为水田,淮安以北为旱田,界限非常清晰”。就这一说法,李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讲述了选题的原因。南宋黄河夺淮以前,淮安一带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盛产稻米。黄河夺淮以后,随着水环境、土壤环境的恶化,淮安一带的种植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明清时期的清河县已不生产稻米,但当地民众,尤其是清河县治清江浦城的民众依然保留着食米的习惯,以至于出现“清河不产稻而人食米”现象。李老师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便利的运河交通以及同治年间丰济仓的设置关系密切。同治七年(1868),漕运总督张之万在清河县城建丰济仓,以备遇到灾荒时赈济之用。丰济仓设立后,不但购买大量稻米用于赈灾,还购置大量田产,用于水稻种植。此外,淮安为漕运枢纽、南北咽喉,便利的运河水路交通,使得大量稻米得以在市场流通,民众购买稻米较为便捷,这些都对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河不产稻而人食米”现象反映了该地区稻米供应及需求的基本情况,显示了米谷贸易、仓储系统对城市粮食消费的深刻影响。李老师的沙龙引起了在座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广泛兴趣,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与问题,并与李老师进行了进行了交流与探讨。(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