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贾国静副教授做客我院学术沙龙

3月22日下午,山东大学贾国静副教授在研究院314会议室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清代黄河史研究漫谈》的学术沙龙,沙龙由罗衍军教授主持,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贾国静老师首先谈了自己研究黄河史的缘由,并从特大水灾问题、水灾发生的原因、水灾的影响、河道变迁、河政问题、治河人物、治河技术等七个方面对清代黄河史研究概况进行了梳理和论述。结合研究概况,贾老师谈了自己的两点心得体会。她认为,清代黄河史研究不仅是水利问题,也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密切相关,研究前景极为广阔;由于黄河史研究涉及环境、水利、生态等诸多学科,需要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黄河改道不仅是重大灾害,也是河工要务,与政局变化关系密切。贾老师首先以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为例,探讨了黄河铜瓦厢改道与晚清政局演变的关系。河政制度不仅是国家政治工程,同时也关系政权合法性建构。在接下来的报告中,贾老师以《河之政治:基于制度史的考察》为题,对“清代为何如此重视治河”这一问题展开了详细论述。她以元明清三代治河力度之比较为立论基础,探讨了清代前期河政制度的沿革和变迁。她认为,清代前中期之所以如此重视治河,其宏观战略考量是为了建构政权的合法性。为了彰显统治的合法性,清代统治者为此做了大量努力,其中就包括祭拜大禹、崇祀河神、探寻河源、赈济灾民等。她认为,河政制度的变革彰显了清朝统治者“恪守祖宗家法”的政治文化传统,其繁密化与官僚化并进的演变逻辑,也体现了清代纠葛复杂的人事权力关系。此外,贾老师还对晚清西人对黄河灾害的认知以及清代黄河生态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贾老师的报告引起了在座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广泛兴趣,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与贾老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贾国静,女,1977年生,山东茌平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伦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灾害史学会理事、山东史学会监事。主要研究中国近代灾荒史、社会史,清代黄河史。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一项。在《历史研究》《史学月刊》《清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