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李泉教授做客本期学术沙龙

12月20日下午,研究院李泉教授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汴河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及地位》的学术报告,全院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通济渠自开封东出汴渠东南流,其水源自汴口,所以到了唐代,人们习惯上把新开的通济渠也称“汴渠”,宋代或称其为汴河、汴水。除偶尔有人把唐代之前的汴渠称为“古汴渠”外,一般史籍对汉魏汴渠(古汴渠)和唐宋汴渠(通济渠)在称谓上不加分别,以致名称混乱,令人分辨不清。李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缘由和目的,并对唐宋汴河的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肯定。李老师依据相关史料,对古汴渠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并对唐宋汴渠(通济渠)的流经路线进行了详细考证。北宋中期,汴河淤浅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这一难题,宋代采取了“木岸狭河”技术,并实施了“引洛通汴”(引清济汴)工程。李老师对“木岸狭河”技术的出现、原理和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引洛通汴”工程实施的背景和过程做了深刻阐述。李老师认为,宋代采取的这些具有开创性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汴河的通航状况,为元明清时期会通河、中河的修治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沙龙的最后,李老师从水源、水柜、束水攻沙三个方面,探讨了宋代“狭河清汴”对后代运河水工的影响。针对李老师的沙龙,在座的各位老师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