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俊亚教授做客我院学术沙龙

  5月12日下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马俊亚教授做客聊大讲坛,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运河与明清淮北地名变迁》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郑民德副院长主持,采用线上形式进行,研究院全体师生及部分校外师生参加。

  

  

  马老师首先对淮北地区运河变迁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当地黄运水灾情况进行了介绍。在接下来的报告中,马老师重点讲述了明清国家的治水活动对淮北地名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他认为,淮北、苏北水患的产生深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与控制,黄河、洪泽湖、淮北诸湖的泛滥及沿线田亩、城镇的淹没,与人为干预河流、湖泊有着密切关系;本为鱼米之乡的淮北地区因水患、沙淤由稻作转为低产粗粮区,沿线地名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工程国家与水利社会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的巨大影响。马老师的报告引发在座及线上各位老师同学的热烈讨论,各位老师和同学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马俊亚(1966-),男,江苏沭阳人。1996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培养的首位历史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A类)、南京大学重点学科专门史(区域史)带头人、抗日战争协同创新中心任首席教授。聊城大学兼职教授、兼任台湾政治大学客座教授(2011-2012)、安徽大学特聘教授、云南大学西南环境研究所学术顾问等。2009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同年被评为江苏省“三三工程”培养对象;2019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主持或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课题10余项。在社科文献出版社、三联书店、江苏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著作10余部,在《历史研究》发表论文7篇,《近代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