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学研究院郑民德教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

近日,由我郑民德教授所著《明清山东运河河政、河工与区域社会研究》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得到了聊城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全书共分六章,计30余万字,对进一步拓展山东运河文化的研究内容与范围,扩大山东运河文化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著作以明清山东运河河政、河工与区域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了运河与区域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论述了保漕背景下国家工程与水利社会在利益上的博弈与协调,探讨不同社会组织与阶层人群在社会互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宏观角度总结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变迁的规律与本质,从微观角度探讨“人”在河工建设、河政管理中的功能与影响。同时指出,工程国家与水利社会并非在利益上始终完全一致,在运河促进商业流通、城市崛起、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对沿线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导致传统漕运的进一步衰落。

著作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过往关于山东运河的研究,多关注其历史变迁与漕运制度,较少涉及运河河工与区域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在立足山东运河宏大历史变迁的视域下,更加注意河政、河工中不同人群、个体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正是河工建设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导致运河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其次,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全面探讨了历史时期山东黄运两河河工建设、水工设施、衙署建置、官员职责、夫役类型、运河区域商业市镇与经济发展、民间信仰与社会争端等方面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山东运河区域的特色及黄运关系的复杂性,在学术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建树,开拓了运河史、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最后,重视历史研究与现实社会的结合。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运河底蕴深厚,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明清山东运河河政、河工与区域社会的研究,不但可以解历史时期山东运河的开凿与分布、水工设施的种类与价值、河政管理与运作机制、黄河与运河关系处理、沿河城镇及商业兴衰、民众生活与习俗等,而且还可以为当今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