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工物料的采办及其社会影响

 

清代河工物料的采办及其社会影响

 

李德楠

 

 

摘要:

为确保黄河、运河的有效治理,清政府严格规定了物料的采办期限和采办方式,上述规定凸显了国家在公共工程中的主导地位,表明了治水活动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吏治腐败、自然灾害等原因,河工办料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史为鉴,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

河工; 物料; 采办

 

河工是对治理江河等水利工程的总称,本文特指黄河、运河治理工程。历史上的黄运河工,工程规模大,需用物料多,能否及时足量地提供治河材料,是河工成败的关键。明潘季驯指出,“河防全在岁修,岁修全在物料”1。清初靳辅称,“水土之工,料物最急”2。乾隆年间礼部主事朱藻视物料为“河工第一要务”3。河督高晋强调“河工以修防为要,修防以物料为先”4。物料在河工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关于物料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然纵观以往研究成果,多从河工技术的角度,或侧重物料类型的分析,或侧重物料用途的探讨5,至于物料的采办时限、采办方式以及对区域社会的影响等问题则关注不多。本文故不揣浅陋,试就清代河工物料的采办及其社会影响作如下分析。

 

河工物料的采办时限

 

“物料非难,采办为难。”6河工办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多于秋冬季节进行,“每年于霜降后,按其工程之险易,量其丈尺之多寡,陆续酌发银两,分头采办,于来春二月中旬各料办齐”7。办料之前,每年十月区分工程大修、小修、添修等情况,确定所用物料数目,于各险工之下设料厂堆贮8,以备修防之用。据徐端《安澜纪要》载:“头关秸柴总于七月内发办,限十、十一月内完办,年内、次年正月内全完; 二关秸柴总于九、十月内发办,限十一月、次年正月内完办,次年正月内、三月内全完。”

为什么规定秋冬季节办料呢? 其一,秋冬季节芦苇、秫秸、杂草等已成熟干枯,便于采买、运输和贮存,利于工程质量,而不成熟的物料潮湿易腐烂,只可用作临时抢修工程。以芦苇为例,“苇有大苇、三剪、单剪之别。大苇干粗,质坚耐久,三剪、单剪则细弱不堪用,采取宜于秋季。青苇尚未成熟,枝干嫩而易腐,非临时济急,切忌用之”9。又如秫秸,“十月以前,料物未干,称收折算,弊窦易生……俱定限九月发银,十一、十二两月运送办足,令百姓务将干料解交”10。其二,秋冬季节料源丰富,价格相对便宜。雍正二年(1724),河南十里店等处黄河漫口,尽管需料甚多,但因“秋收丰稔,秫秸谷草在在皆有,每百觔时价不过一钱”11。雍正、乾隆年间河督白钟山指出:“豫、东两省岁、抢工程需用料物,定例每年八月发办,十月办足……盖缘河工办料,系有一定价值,而民间料物多寡贵贱,随时低昂无定。当新料登场之时,料多价平,易于购买,是以定于八月内发帑办料。”12道光年间河员孙玉庭、黎世序亦指出:“缘秋末冬初,民间收获既毕,急于出售,购买较易。若迟至冬底春初,即有贩户预购居奇,价值昂贵。”13其三,秋冬季节办料,还基于开工时间的考虑。黄运两河岁修多春季兴工,“每岁十月间,必当踏勘明白两河要害……每岁十月办料,正月兴工”14,这样既不误兴工之用,又能减少堆放、翻晒、管理之累。

河工物料种类多、分布广,不同类型或产自不同地区的物料在采办时限方面亦有差别。就不同类型的物料而言,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前,物料发办及交工时间不一: 五月发办之料称“盐河上游”,七八月发办之料称“头关”,九十月发办之料称“二关”。交工有限十月完半、岁内全完者,有限十一月完半、次年正月全完者,更有限正月完半、三月全完者。后据河督高晋的建议,规定苇柴四五月间发办,秫秸七八月间发办,其交工均限十二月底。15此后河工所用苇柴、秫秸多在四五七八月间发办.16

就不同地区而言,江南省规定每年“四五月间发办苇柴,七八月间发办秫秸,均以年底为初限,次年正月底为展限,全数到齐”17。河南省则规定一切需用物料须年前预备,以不误缓急之用。18雍正八年以前,江南省多临时办料,后据嵇曾筠的建议,“照豫省之例,每年于九十月内,即预为约计各厅需用之料……限以本年十一月内运一半,次年正月内务令全运到工”。雍正十年,鉴于南河汛险工多,每年所需物料帑金是豫、东两省的数倍,嵇曾筠建议借鉴河南做法,霜降后即将次年应用工料预为储备。19后进一步提前至年内,乾隆九年八月,江南河督白钟山建议“每年七月酌定银数,分给各县印官承办,定限十月完半,年内全完。”20《两河奏疏》载河南、山东两省办料情况:“豫省黄河十三厅额办岁料,以五千垛为率。东省黄河二厅额办岁料六百垛,历系每年白露前后奏拨银两,八月内新料登场发厅领办……统限年内一律全数到工。”21

为确保及时办料,清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乾隆二十八年,河督高晋建议十二月底全数交齐,如超过期限,“即将承办之该厅州县降三级调用之例,严行参处,该管道府罚俸一年,仍将未完料物查明”22。据《钦定工部则例》:“南河各厅料垛,查有霉烂不及一成及斤重一处不足,将承办厅员革去顶戴,戴罪赔补,全完开复; 霉烂二成及斤重二处不足,承办厅员降三级调用,押令赔补; 霉  烂三成以上及斤重三处不足,承办厅员革职赔补。”23

 

河工物料的采办方式

 

历史上的黄河、运河河工是国家主导的大型公共工程,物料的采办方式主要有两种: 购办和自办。

首先是购办。购办是由政府下拨银两,“檄发附近各州县采买,州县转发里民办运……盖缘草束、秫秸俱系产自民间,既将银两发与州县承办,州县势必散之里下”24。这种购料方式始自南河,后推广至东河。25

明中期以前多行佥派物料,景泰六年(1455)“派鱼、沛、南阳、留城等处堤木、河木于各州县”,后采用官银购料,“芦草秫秸径行附近有司,先发官银,时值采办”26。清顺治后始行现价购料,“夫给现银,料给现价”27。康熙间靳辅治河,多方购草购木。28总河张鹏翮建议“石与砖、檾麻、芦苇、桩木、柴草,须预发帑金,于五六七八四个月预行备齐”29。雍正八年,增拨江南险工购料经费,“除豫备岁修、抢修物料外,再发银三万两,照豫省例,每年办料,堆贮上游济用”。乾隆元年增拨山东、河南购料经费,东省黄河著照豫省例,拨存公银万两办料,堆贮上游供用; 再豫省原拨办料银万两亦觉不敷,应再拨银二千两,一并采办”30。拨款前预估办料数量,“每年于霜降后,按其工程之险易,量其丈尺之多寡,陆续酌发银两分头采办”31。后提前至“霜降前勘估春工,十月发饷办工购料”32。雍正时设有河工专项经费,“一茎一束,皆先给价而后交料”。且河工物料多就近采办,如雍正十三年,山东黄河厅所属曹、单二汛所需杨椿,于曹、单、曹州、城武、定陶、金乡等州县采办。33紧急情况下还需到外地购买,如同治十一年(1872)山东郓城侯家林河工,“所有秫秸料垛,分派济宁等十三州购办。苘麻等项,派员赴河南、江苏等处购买”34。

如按“官办”、“商办”方式划分,以上所述均属官办,即“先自探悉工价,称物平值,随派公人就所采处督运”35,或曰“所需之物行文于各出产地方,有司给价买解”36。官办是最主要的购料方式,《豫东宣防录》有载:“河工修防,必须物料,物料中秫秸需用最多,因其产自田亩,是以历来地方官承办”37官办之外还有商办,“听各商人赴工领银,送料交官”38。明后期即有商办的记载,万历十六年(1588)都给事中常居敬云:“卷埽之料,全资于稍草桩麻与土也,往年所用桩木檾麻,俱分派于出产州县买运,而柳梢谷草俱于临河地方召商收买。”39清康熙年间河臣傅洪泽指出,有不法官吏“责之各商,办料加工”40,说明当时存在商办,且此种方式未得到官方的提倡,并不普遍。

其次是自办。自办是河工人员利用修守闲暇时间自备物料,无须他处购买。明万历间规定,“冬初修守稍暇,即督夫于漫坡中采取野草,每束十斤者,每夫每日可采四十束”41。清初,要求堤夫“春月在堤两旁栽植柳株,夏秋水发,昼夜在堤,防守修补,探报水汛涨落,冬月办纳课程,每岁栽柳一百株,芟三十套,揽三十条,麻十觔,交纳贮厂备河上用”42。乾隆三年规定豫、东两省黄运两河所产湖草、堤草不得私采,应“于岁抢银内给发刀工,尽数采割交工……以备工需”43。乾隆八年,要求政府雇人采割山东所属坑塘洼地所栽苇草,运送到工。44崔维雅《河防刍议》有载:“抢救防护全赖卷埽,而卷埽物料全资于稍草、桩麻、芟缆也……于秋末冬初修守闲暇之日,督令堤夫采草。”45。

自明至清,河工用料经历了民柳到官柳的演变46,“有明一代,埽皆用柳”47。入清后,随着柳枝普遍用于河工且用量不断加大,民柳呈减少的趋势,于是增植官柳。清政府在堤旁空地设柳园,栽植柳树,以备河工之用,无需购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靳辅建议河兵所栽堤柳及属员捐栽园柳,可“量采济用”,如仍不敷用,再于江南附近地区采购。48康熙三十二年大工,正当青黄不接,决口又位于无工之处,只得就近采伐官柳。49《豫东宣防录》载:“豫、东两省黄运两河岁、抢工程,需用料物甚多,除柳束一项于柳园采取外,其秫秸、谷草、檾麻等项,动帑采办。”50柳园之外,清代还设立了专门从事芦苇采割、运输的军队———苇荡营,驻扎于苏北黄河出海口附近,“掌采苇芦,以供修筑堤埽之用”51。苇荡营所采苇柴,政府无须购买,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河工所需苇束,尽皆费帑购买,商贩居奇,料价腾贵”52的情况。据《钦定工部则例》:“苇荡左右二营额采正柴二百五十万束,令营兵濬船装至清江王营、洪福二厂,交工济用。”53

 

河工办料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黄运河工浩繁,办料的各个环节与民众息息相关。一方面,工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安定; 另一方面,办料“日久弊生”54,往往出现偷工减料、敷衍塞责、苛求勒贿、冒领冒销、购料不实、缺斤少两的做法。无论官办还是商办,“有司必皆假手于胥吏,由胥吏而及各行户,层层剥食。至料户或分文不给,及运料到工,所专管之官贪婪不职者,更复式外苛求勒贿,致小民不堪其命,此官办之害也; 工料之大莫如桩木,而商人领买大抵真伪相半,其真商领银入己,分派各小行,其值必亏,伪者实无资本,夤缘冒领花费拖欠,此商办之害也”55。上述弊端存在于买料、运料、交料等环节,弊窦丛生:

其一,物料采买中的弊端。乾隆八年,白钟山建议酌量派运苇柴,原因是“徐属地方屡歉,例用秫秸势难采买如数,当饬属将苇荡右营额柴一百五万束分派徐属运用,可以少办秫秸,并可留为民间炊爨之需”56。据张伯行《居济一得》载,官方委派采割湖草的人员常“藉称官物,拦阻小民,且抢夺民草”。小说《歧路灯》第八十回有“掏出那催河工物料的面孔,你不仅搭上树,还要再赔上几两银子”的生动比喻,刻画了河工办料官吏的丑态。相反,办料中体恤百姓的官员以不同的方式被记住,如山东滋阳县令舒其绅,“以隔省运送,重伤民力,且境内采买,虑有影借勒派之事,即捐资赴豫购办”57,这件事作为一项宦绩载入地方志。在遭受自然灾害、物料歉收的情况下,办料弊端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尤为突出。乾隆四年八月,河南遭受水灾,秫秸歉收,影响埽料采办。58乾隆四十五年江南宋家湾埽工,旧料用完,便采割青料应急,虽按亩给银五分,但百姓“以穗未结实,不舍刈穫”58。

其二,物料运送中的弊端。办料季节,“河工官员每于装运工料,差役封捉船只,而所差胥役,即藉端生事骚扰。及至三汛抢工,则称装运紧急物料,百般需索,甚至将重载之客船勒令中途起货,以致商船闻风藏匿,裹足不前”59。雍正初年河工,“工多料少,分贮难周,一遇水势涨发,势难临期陆续购办,每多挽运维艰,缓不济急”60。雍正二年,河南巡抚石文焯奏称:“秫秸谷草皆需车运,民间所用四轮车止可运八九百觔,最多不过千觔,故用车甚多,难以觅雇,不得不借民力运送……以运料一事累民。”62雍正四年,浙江巡抚李卫奏:“目下各工俱用秫秸、豆秧、麦穰等类,入水数月即朽烂不坚,何以御汛? 不惟虚费钱粮,且搬运□载,劳民妨农,苦不堪言。”63乾隆年间河督白钟山多次疏陈河工运料之艰,称“料户送于数百里外,比至工所,人困牛弊,犹且露处守候,交收无期”,“苇柴产自海荡,距徐郡几及千里,由黄河上水,转运甚属艰难”64。乾隆五年,为将秫秸等料运至赵家集黄河堤工,山东定陶民众苦不堪言,“加载运送,道路泥泞,驴死牛毙,不可数计。况各县距工远者三四百里,近者一二百里,运料既难,远行缴纳,又多守候,均须十天半月始得宁家”65。恶劣天气更增加了运料难度,“风雨交作,经旬不止,取土运料,皆极艰难”66。河南夏邑等县于派料之外,用兵差例派车,结果激成民愤,“围署伤官”,“有焚料以自毙者”67。

其三,物料交收中的弊端。物料交收中常出现以次充好、缺斤少两、折算不实的情况。乾隆二年,河南巡抚尹会一奏称:“向例采办之时,分别干温青三等交收。青者,新收秫秸,其性带潮,以二斤作一斤; 温者,其性渐干,以斤半作一斤; 干者,其性已燥,以一斤作一斤。遂有不肖河员,以温为青,任意折算,殊为民累。”68包世臣《中衢一勺》记载清中期以前的情况,称旧例收柴按堆计算,“十月至正月收生柴九万斤,二月至四月收温柴七万八千斤,五月至九月收干柴六万六千斤。而今不论月日,改收柴三万斤一堆”69。乾隆二十六年,河决开封杨桥,刘统勋奉命临视,见河口数十步外秸料山积,“牛马杂遝,系车辕下,人则或立或坐,或卧或起,皆戚戚聚语,甚有泣者”,询问得知这些人“来已数日,远者四五百里、二三百里不等,一车或四牛或三两牛,或杂骡马,一日口食及牛马麸草,至减得银两许,日久费无所出,复不知何日得返,是以惧且泣耳”,还得知“此岸秸料,某县丞主之,每车索使费赊”,故不愿将物料交官。70

河工办料之弊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乾隆帝曾就中牟九堡料厂失火一事告诫军机大臣:“秫秸料物等项,采办过多亦恐有妨民用。”71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阿思哈鉴于“民间办料多由地方官派买,在料多之户犹能自运抵工,至小户出料无多,离工路远,雇装盘搅,业旷费繁”,建议严格买料、运料、交料之法。72清代制定了严格的办料标准和严厉的惩罚措,要求秸料宜新、宜干、宜长、宜整、宜带须叶、宜条直停匀,忌旧、忌潮湿、忌短、忌散乱、忌切根、忌弯曲参差73,要求河工办料“应令管河各道亲验加结,失事例应文武分偿”74,“料垛查有霉烂不及一成及斤重一处不足,将承办厅员革去顶戴,戴罪赔补,全完开复; 霉烂二成及斤重二处不足,承办厅员降三级调用,押令赔补; 霉烂三成以上及斤重三处不足,承办厅员革职赔补。”75河臣朱藻提出稽查工料之法,建议“办物料宜有定限”,“交收料物须厅汛互相秤收,犬牙相制”,“料物不可混行堆贮”,“盘查不可不严”,“领银官员宜预为扣留”76。《大清律例·河防》规定,“河工承修各员采办料物,如有奸民串保领银,侵分入已,以致亏帑误工,该总河将承办官参究,仍将亏帑奸民,发该州县严查追比。”嘉庆十一年(1806年) ,戴均元建议“将应用一切料物,按照时价实用实报,不得稍有虚假……承办之员朦混侵蚀,必当严参惩办”77。嘉庆二十四年黄河马营坝决口,大工办理迟缓,一年多未能堵塞,“竟由购料秸稽延所致”78。道光元年(1821年) ,姚祖同疏陈河南情形,称“河工之敝坏显而易见,民生之凋瘵隐而难治。河工加价,自常赋三百六十余万外,逾额摊征。衡工未已,睢工继之。睢工未已,马工、仪工又相继接征。此外复有各处堤工随时摊征之款,民力其何以堪?”提请“概停缓三年,以纾积困”79。但是,上述措施多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黄运河工作为国家主导的大型公共工程,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限定物料采办期限,以不违植物生长时令及确保河工顺利进行。河工办料有购买和自办两种,其中以购买为主; 购买又包括官办与商办,其中又以官办为主。此外还通过跨区域的行政措施,进行物料的整合调配。上述举措凸显了国家政权在公共工程中的主导地位。黄运河工浩繁,物料采办的各个环节与民众息息相关,表明了治水活动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吏治腐败、自然灾害等原因,物料征办在确保地方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史为鉴,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

 

 

 

文字来源:《中州学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