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学院在会议交流、学术沙龙、社会工作、田野调查方面,既与上学期有着继承与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了新的特点。
在会议交流上。我院携手中国商业史学会举办了“京杭运河商贸价值会议”,与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德州学院、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的诸多老师与学者进行了交流,加强了与其他高校与单位之间的合作,拓展了研究的思路,深化了科研的内容,对于学院视野的开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学院与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的关于运河学研究的探讨,应《齐鲁晚报》之约,我院教师积极为“青未了·人文齐鲁”之“运河文化拾萃”栏目撰稿,等等,都扩大了学院的影响,丰富了山东运河文化研究的内容。
在田野考察上,与去年深入沿运村庄实际调查不同,今年工作的重点放在各县、区官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上。学院先后对聊城市东昌府区、阳谷县、临清市、东阿县所属的文化局、文史办、史志办、农业局、水利局等单位进行实际走访,寻找与运河河道工程、运河民俗、农业水利、运河城镇发展变迁等方面的资料,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在实际走访中,我们不但采访了各单位的相关人员,了解到了区域社会的相关历史情况,而且获得了数目丰富的地方志、政协文史资料、水利志,甚至当地政府搜集的民间文献,这对于增加学院科研资料的丰富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学院还将对高唐市、冠县、莘县、茌平等县市进行走访,从而实现对聊城历史资料的整体收纳。
在学术沙龙上,除本院老师外,学院还邀请了山东大学文化遗产院、聊城市文物局,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的相关专家来我院作学术沙龙,通过交流与批评,对于加强交流与合作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聊城大学第一期“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院长论坛”也在我院召开,计有近20位不同学院领导与老师参加,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通过不同学科的交流,既达成了共识,也对存在的差异性上进行了商讨。
在社会与出版工作上。与民政部合作的“运河地名数据库”正在建设;与江苏凤凰传媒集团合作的《中国运河志.文献篇》也已完成初稿,预计本年底就会出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成》大型丛书,也即将付梓;与《社会科学战线》、《聊城大学学报》等刊物开辟的运河文化研究专栏也正在顺利进行。
2014年以来,在学校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学院领导与老师们的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均步入正轨,在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聊城大学建校40周年之际,不但学院的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建设顺利进行,而且8月份举办“中国运河学术研讨会”的相关事务也已开始着手准备,学院正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认认真真的搞好科研工作、踏踏实实的加强与区域社会的交流及合作,以稳重、勤谨、开放的精神前行。(郑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