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梦飞《山东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研究》

  近日,我院胡梦飞老师所著《山东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研究》一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研究(20CWYJ39)”研究成果、聊城市城校融合文旅项目“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工程规划与建设方案(R20WD2101)”阶段性成果。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南起苏、鲁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至德州市德城区第三店,从北到南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5市18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历史上就是通行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著名河段。会通河水道和水源工程规划,以及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代表了中国大运河乃至整个农业社会卓越的水运技术成就。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济宁、台儿庄,成为历史上交通运输和贸易的重镇,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201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这为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既是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到山东而言,对运河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研究,可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增强山东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高山东运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促进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山东运河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内涵、特点和价值进行论述和梳理的同时,剖析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具体路径,探寻其开发和利用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实现对运河文化遗产利用的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从而有助于提升山东运河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增强山东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更好地服务于沿运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全书总计28万余字,共分为七章,在对山东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宏观、整体考察的同时,采用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重点区域和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考察,力求在勾勒文化遗产发展全貌的同时,为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