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罗衍军教授参加“大运河与中华文明: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

2025426—27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共同协办的“大运河与中华文明: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国际时装周永久会址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先侠,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鲁新红,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懿,北京市委教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等出席活动。来自运河沿线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通州与大运河的关系、大运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大运河的当代功能、大运河区域协同发展等展开深入研讨我院罗衍军教授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林尚立致辞中指出,大运河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时代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兄弟院校一道,不断加强对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准确提炼、生动展示大运河文化的精神标识,着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擦亮大运河品牌,打造“传播的典范”

 

李先侠在致辞中指出通州“漕运咽喉”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了通州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诚挚邀请广大师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共赴一场贯穿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文明之约。

其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连志英,北京物资学院教授朱群芳、副教授孙静先后作成果展示。连志英分享了京城大运河代表性研究成果,朱群芳以《加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助力运河文化带发展》为主题作成果展示,孙静介绍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两项标志性成果《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理论与实践》《水资源会计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教授李孝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利慧、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孙久文作了主旨报告。

 

 

在研讨会院长与谈环节,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杰、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梁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南京农业大学大运河农业文明分院副院长路璐和我院副院长罗衍军五位嘉宾围绕“激活中国大运河的当代功能——从文明根脉到文旅商融合发展”主题,为运河在当代社会的活化利用建言献策。罗衍军教授在对谈中指出,激活中国大运河的当代功能,需要在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潜能、全方位强化大运河区域协同发展、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

 

主题报告分为四个分会场,与会学者分别围绕“运河记忆:历史书写与文化新生”“大运河与中国式现代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运河文化”“舟楫载衣,烟火成味:大运河的生活美学”四个主题展开学术探讨。罗衍军教授作了《京杭大运河区域文旅融合路径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梳理了相关政策文件,介绍了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统筹区域发展、挖掘文化内涵、提升科技应用、创新业态运营、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推动大运河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罗衍军教授认为,京杭大运河区域的文旅融合体现出如下特点:政策引领、文化奠基、多方并举、特色鲜明、科技赋能,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着力,推动大运河区域文商旅发展的文化共兴、科技共享、商旅共通。

 

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学界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有力推进了运河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并为当前大运河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