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先生赴聊参会及考察纪实

2023年5月19至20日,聊城大学举办“运河学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庆典暨过去、现在与未来:大运河文化研讨会”。我们有幸邀请到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葛剑雄先生临会。葛先生事务繁忙,19日上午还在杭州参会,直至晚上12点40分才到聊城。虽然旅途辛苦,已经七十八岁的葛先生精神矍铄,谈兴颇浓。

20日上午,葛先生作为出席嘉宾,作了题为《运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发言。指出对于运河文化来说,必须区分哪些是过去的、消失的运河文化,哪些是仍然存在的、需要有意识去建设的运河文化。认为建设现代意义上的运河文化,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建设新文化的一种地域性表现。大运河文化建设在价值观上,同全国及未来的文化建设发展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它还要表现更多的地方特色。未来的运河文化发展方面,要将运河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好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对于仍然存在、有发展余地的方面,要进行创造性、现代化的转换,而不是历史的复原及重构。

葛先生多年来始终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并多次参加国家层面重要传统文化保护规划及方案评审。从中华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就运河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作了高屋建瓴的论述。与会专家认真聆听了葛先生的发言,纷纷表示葛先生的观点有力拓展了运河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明确了运河文化研究的路径和原则,对于如何正确把握、认识和弘扬运河文化,让古老的运河文化更好地贴近当代、服务社会,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葛先生作大会主旨发言

20日下午,在研究院丁延峰、周广骞老师陪同下,葛先生一行考察了聊城光岳楼、山陕会馆、运河博物馆,并赴运河学研究院参观指导。

在光岳楼,葛先生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对光岳楼建造历史及木结构工艺的介绍。登上二楼后,葛先生对乾隆行宫这一名命提出自己看法,认为乾隆皇帝曾登临光岳楼,但并不能因此认为此处为乾隆行宫。应该审慎命名,以符合历史事实。葛先生对启功先生所题“共登青云梯”大加赞扬,并登上四楼,凭栏远眺东昌古城全貌。讲解员讲解完后,葛先生留恋驻足良久,再次绕四楼观景赏湖,意犹未尽。

葛先生一行于光岳楼下留影,右六为葛剑雄先生

在山陕会馆,葛先生指出会馆内的碑刻价值很大,是研究清代运河区域商业活动及文化融合的重要资料。葛先生对山陕会馆戏楼的建筑规制、格局作了准确评述,指出山陕会馆作为山陕商人联络乡谊之所,同时也是供奉关帝的庙宇。戏楼正面与塑有关帝的正殿相对,使戏楼兼具敬奉乡贤、增睦乡谊的作用。

在运河博物馆,葛先生参观了大运河漕运展,细致讲述山东运河区域河闸的规制、闸板材质,指出闸板材质的选择直接关系船闸起闭和蓄水效果。在运河民族融合展板前,葛先生指出要突出运河在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方面的重要作用。葛先生认真观看了大运河历史短片,对影片内容给予了肯定,并对观看者感受与观影场地设施完善提出了重要意见。

在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葛先生参观了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认真观看了展览馆的展板及展品,并就完善展陈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葛先生来到丁延峰教授工作室,对宋刻本佛经从纸张、刻工、字体、虫蚀、品相等进行了鉴定,指出宋刻本现在非常难得,一定要珍惜保护好。

葛先生在丁延峰教授工作室鉴评宋刻本佛经

21日,在研究院周嘉老师、临清市委宣传部井扬部长陪同下,葛先生赴临清市,先后实地考察临清市博物馆、季羡林展览馆、运河钞关等。

在临清市博物馆,葛先生仔细观看博物馆入口处放置的漕船,并询问是否是实物而非仿制品。历史上,临清城址多有变动,先生重点关注了砖城、土城与运河之间的关系。来到“石境石语”碑刻展厅,讲解员介绍了几通比较有代表性的碑刻,先生对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通碑刻进行了辨识。在红色革命展厅,先生端详着留存下来的毛主席石膏像。当看到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先烈在此地组织战役的时候,饶有兴致地分析了当时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以及淮海战役的情况。

葛先生在临清博物馆参观

在季羡林展览馆,葛先生回忆起与季羡林先生的交往,所以必须来这个展览馆看看。当看到季先生获赠前清状元、时任校长王寿彭墨宝时,先生谈及王寿彭中状元的趣闻轶事,以及季先生如何成为全校唯一一个获得墨宝的人,而这件看似偶然的事情却改变了季先生的一生。葛先生谈到当年季先生学习德文、留学德国的往事,以及取得的语言学上的巨大成就,佩服赞赏。在二楼的季先生居室陈列和藏书室里,葛先生手抚季先生用过的桌椅,浏览季先生所阅读的书籍、所获得的奖状以及手稿,同时对展陈布局提出了建议。

登上舍利宝塔。塔共九层,葛先生于每层都做停留,并认真解读镶嵌在塔体中的部分碑刻。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内容,并陈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有一通舍利塔太监无题记碑吸引了先生的注意力,碑文仅仅记述了太监魏学颜、王体乾等一行15人的姓名及部分身份,其余行文一句不说、一字不提。先生分析道,太监是不能出宫的,此处能留有太监的题名,肯定是奉皇帝之命外出办事,至于所办何事我们不得而知,当然这也反映了太监的信仰需求。

临清运河钞关是目前我国古代运河税收机构保留下来的唯一遗存,其中保留相对完好的有南北穿厅、船料房等。葛先生仔细考察了钞关遗址,对作为钞关重要建筑的公堂仅存地基、柱台,而其主体没有完好保留下来提出看法。先生谈到,公堂是钞关的主体建筑,位于空间布局的中轴线上,而且民国以来还先后成为其他机构的办公地点,按理说应该能留存下来,其中的原因应该再好好找寻一下。在廉政文化展厅处,讲解员讲解了几位钞关官员廉洁奉公事迹。先生认为,古代地方为官员歌功颂德固然有程式化的一面,另一方面还应揭露官员腐败问题,以及运河给老百姓造成痛苦的一面。

参观元运河遗址,以及河道上的闸、桥。在临清城区,会通河初经鳌头矶西北流,为元朝所开运道。运河古桥今存三座,名为问津桥、会通桥、月径桥,清代俗称“玉带三桥”。葛先生分别考察三座桥,对河道宽度、桥的规格尺寸,以及桥下原有雁翅长短等,均进行了观察比较。在会通桥处,主动提出要以桥与雁翅为背景拍照留念。

最后,葛先生来到鳌头矶和附近一河之隔的大众公园。鳌头矶位于会通河南、北支交汇处,为防止洪水冲刷而建。葛先生询问了鳌头矶名称的由来,以及矶上建筑观音阁与运河的关系。大众公园是由民国时期的体育场和“进德分会”改造而成的,所以该公园别称“进德会”。先生在武公纪念堂处驻足观看,并讲述了武训兴义学的一些细节。

葛先生在聊城市的考察圆满结束。先生学养深厚,思路敏捷,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在考察过程中,对聊城运河文化古运河遗迹及景观进行了精深细致的评点,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改进建议,大大拓展了运河学研究的思路,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及研究运河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周嘉  周广骞  丁延峰撰稿

2023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