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学研究院教师参加第十二届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儒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2025111416,第十二届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儒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全国180余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学经典的专家学者齐聚岳麓山脚下,共同探讨新时代儒学研究与普及推广的创新路径聊城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罗衍军教授参加研讨会。

 

 

本次大会旨在深化儒学与中华文明研究,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学会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功能。会议通过总结过去工作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前景的讨论,为儒学研究与国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会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指导,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处主办,由湖南省孔子学会、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山东《中国儒学年鉴》社共同承办,并得到多家企业单位的协办支持。

 

与会专家指出,儒学作为中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精华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洗礼与选择,儒学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塑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对儒学精神进行创造性诠释与创新性发展,如何推动儒学积极参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以及如何发掘儒家文化观、文明论及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成为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次会议特别设置“儒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主题,并围绕“儒家理想人格”“中华文化观与文明论”“儒学与教育家精神”“湖湘文化与中华文化”“儒学与文旅融合”等多个分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罗衍军教授参加大会第一组分组讨论,并作了《王阳明和章学诚:史观与时代》的学术发言,探究王阳明和章学诚的史学观及其与时代嬗变的内在关系,指出王阳明、章学诚历史观的歧异,既与二者的人生历程有关,更是时代嬗变在士人思想领域的映射,其中正隐含着明清时期在社会建构、思想整合、文化取向等方面的变迁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