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蓝皮书》(2025)出版

出版信息

书名:中国大运河蓝皮书(2025

主编:吴欣

副主编:吴金甲 郑民德 裴一璞 朱明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10

 

编撰机构简介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是国内高校中最早以运河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现拥有个省级科研平台运河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山东省运河文化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领域涵盖历史学、文学、地理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运河学”研究体系建立了“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与“中国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在建“运河民间文献数据库”。研究院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发展成为全国运河学研究的重镇,并建立了大运河研究与文化带建设的智库咨询平台。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orld Historic and Cultural Canal Citie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WCCO成立于2009年,秘书处设在江苏省扬州市,是由世界各国运河城市和相关经济文化机构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成立16年WCCO以促进运河城市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宗旨,每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致力于探讨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之道,寻找运河文化促进城市发展之路,推动世界运河城市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同进步,已逐步成长为一家规范化、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城市交流合作机构。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2025)简介

202510月,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的第本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为部分,包含16篇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由烟台大学吴欣教授与聊城大学郑民德教授合作撰写,阐述了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十年及年度所涉及的重点内容。过去十年间,大运河不仅实现了从“遗产保护”到“文化带建设”的转变,还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旅融合、港航交通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大运河的身份、形象和价值正逐步从“地理轴线”向“文明纽带”转变。2023 - 2024年大运河发展以总结、创新、提升为工作重点,在政策制定、重点领域建设、社会民众参与、数字人文发展、国际传播等多个领域突出传承与创新的主题。

第二部分为十周年专题篇,刊载3篇报告:北京理工大学张祖群等的《大运河申遗十周年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发展报告》、刘怀玉等的《2014 - 2024年大运河江苏段水运发展报告》、陈曼娜的《大运河文旅融合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调研报告》。这三篇报告分别从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江苏段水运发展情况及大运河文旅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操作建议。

第三部分为国家文化公园篇,刊载3篇报告:胡梦飞等的《2023 - 2024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报告》、朱年志等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周泓洋等的《北京通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状与路径探析》。这些报告分别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第四部分为文旅融合篇,刊载5篇报告:王玉朋等的《大运河遗产廊道与研学教育融合发展报告》、吴欣等的《大运河非遗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及保护策略探究》、程宗宇等的《共生理论下大运河(山东段)文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林英华等的《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大运河聊城段文旅融合实践路径研究》、裴一璞等的《2023 - 2024年大运河文化研究与社会活动状况调查报告》。这些报告分别从遗产廊道与研学教育融合发展、大运河非遗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及保护策略、大运河(山东段)文旅融合发展、大运河文化研究与社会活动状况等方面展开分析。

第五部分为港航交通篇,刊载2篇报告:赵鸣等的《江苏大运河与海铁水多式联运综合利用发展报告》、高峰等的《2023 - 2024年大运河济宁段航运发展报告》。前者通过分析大运河江苏段海铁水多式联运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以及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大运河多式联运体系的互联互通,尤其是与海铁水多式联运网络衔接的问题。后者通过分析大运河济宁段港航发展,提出济宁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并推进港航基础能级提升等六大行动,全力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第六部分为世界运河篇,刊载2篇报告:孙学美等的《英国运河与河流信托基金成立背景、投融资实践及经验借鉴》、田肖红等的《2023 - 2024年苏伊士运河航运概况与绿色转型发展》。前者通过剖析英国公益性慈善组织运河与河流信托基金会投融资管理运营实践典型案例为大运河运维提供域外实践参考。后者以“红海危机”为契机探究苏伊士运河航运秩序冲击以及埃及政府的应对措施,分析其在全球航运市场的长期竞争力转型提升的策略与路径,重点探讨埃及政府如何推动绿色航运技术应用、优化航道管理机制,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以践行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