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杜宏春教授《刘铭传文献汇笺》一书在黄山书社出版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安徽省合肥人。咸丰四年(1854),在籍办团,后参军。九年(1859),充千总。翌年,加都司衔。同治元年(1862),升都司,晋游击衔。同年,迁副将,加骠勇巴图鲁勇号。三年(1864),授直隶提督。六年(1867),封三等轻车都尉。七年(1868),督办陕西军务,加一等男。光绪十年(1871),晋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十一年(1872),擢福建台湾巡抚。十五年(1889),加太子少保。十六年(1890),授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事务。同年,因病回籍。二十一年(1895),卒于里。赠太子太保,谥壮肃。有《大潜山房诗集》、《刘壮肃公奏议》行世。刘铭传在提督军务和巡抚台湾期间,敢为天下先,抵御外侮,倡言变政,主张激进,超越同侪,反映了他在台湾推行的一系列善后及防务举措,不仅为台湾地区的稳定和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显示了作为当时台湾最高行政长官较高的政治智慧。

我院杜宏春教授点校整理的《刘铭传文献汇笺》(2020年11月,黄山书社)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刘铭传文献汇集、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本书为首次对刘铭传文献进行全面搜集、整理与研究,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及宫中档》及台北中央研究院档案馆藏《外交档案》为底本,以《刘壮肃公奏议》、《大潜山房诗集》、《上谕档》和《清实录》等史料为参校本,采用对校、理校、补证及考辨之法,对其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并对相关人物、事件、地名、官职、名物、专业术语等进行注释,俾资完备,力争资料翔实,体例严谨,为清史、边疆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可靠、完备的研究文本。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共130万字,全面而真实地展现刘铭传提督军事和任台湾巡抚期间维护祖国利益等史实,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以及宗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详细叙述其在任期间,在抵御外侮、关心民生、开发边疆、推行教育、改善民族关系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真实地再现了清王朝与地方官吏对科布多的治理史实。

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首先,本课题是最为完整翔实的刘铭传传世文献与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除以已公开小部分奏议外,还有国内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朱批奏折》、《奏折录副》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刘铭传折件等1000多件。这些档案均经仔细辨析与核对,其底稿个别内容与成形的奏折不同,且奏稿中的具奏时间时有阙载或讹误,尤其是今天所见部分奏稿经后人整理,存在脱漏,或有意删改的情况,其中的疏漏须做考订、补苴工作,目的是向晚清史、边疆史研究者提供准确而完备的一手文献。

其次,有助于晚清海疆制度的研究。作为清政府边疆政策的执行者,边臣疆吏的思想及政绩也影响着清边疆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且大部分奏折均附有皇帝或朝臣的批示意见,真实地体现了晚清朝廷的内外政策和在边疆、民族问题上的方针,是研究晚清外交、民族政策和策略,尤其是有关边界、民族治理、民族关系等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第三,刘铭传文献为研究晚清福建台湾地区地区的社会制度及社会阶层的变动状况的第一手史料,为研究近代以来边陲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提供了宝贵资料。因此,其文献在研究中国近代史、边疆史及民族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