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考察日记(一)—李希宾

 2013、7、15            周一                   晴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原因一则是我参加运河文化考察的第一天,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可以与老师、学长学姐一道亲近令人神往的大运河,一瞻运河的庐山真面目,开平生又一第一次。担心的是还有任务在身,因为资历浅薄,知识短浅,经验不足,担心不能做好考察工作,虽说与老师、学长学姐一起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积累许多经验,但还是有不小的压力。随着考察工作的进行,与他们合作愉快,担心渐消。二则是今天收获颇丰,增长了不少见识,掌握了很多考察的方法技巧。此行苦中有乐,累中有趣,这会让我在以后回忆此事,细品其中乐趣。

    此次考察,我们一行15人,分有三组。今天我和朱年志老师,胡克诚老师、刘燕宁学姐、高元杰学长一组,朱老师任组长。两位老师主要负责访问,刘学姐主要负责录音、记录,高学长主要负责拍照,我的主要任务是记录。

     今天一早8时许,考察队在东校老餐厅路口集合完毕,随即出发。首先我们到北城镇政府与有关领导取得联系。各组分配好任务,各自抵达目的地。今天我组考察了三个村庄:大段村,小段村和邱庙村(西海子)。

   10时许我组到达了第一站——大段村。谢月利主任接待了我们,大段村还没有固定的村委会,村子的发展是比较落后的。刘连仲大爷和谢主任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大段村位于城区北部,隶属东昌府区城北镇。人口约500人,一百四五十                                                                        户。耕地面积约700亩。随后刘大爷讲述了村名的来历,他说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时候,由山西洪洞县迁至于此(聊城县志载)。据说段氏两兄弟至东昌府,分别创建大段和小段两村。大段由兄建,故称大段;小段由弟创,故为小段。大段村又名段家洼,何时改名大段,已无从考证。接着刘大爷又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姓氏状况。大段村是个杂姓村,五百多口人的村子,有姓二十四,姓氏繁多,家族复杂。大姓有刘潘杨王马等姓。段氏因无后难继,村中已无段姓人家。村中留下顺口溜一首:二王两马纪高刘,邓谢牧潘鲁周,程郭黄孙在后头,晋朱汤习河济刘。刘大爷说这个顺口溜是在原有之上续编而成的,说明前几姓是老户,又说,纪姓最早,陈姓较早。溜中又无段姓。我的结论是:续编而成可信,前几姓为老户可商。

随后,在刘大爷的带领下,我们又到了邓玉成老人家访问,刘大爷今年73岁,小学退休教师,家中充满田园气息,老人很有雅致。他向我们介绍了茌平邓桥名称的来历:茌平邓桥,因村中有河,嫁女不得过,遂修桥嫁女,故名邓桥。从邓家出来,刘大爷又不辞辛苦的领我们去了刘大爷(另一个)家,在那我们看到了刘氏宗亲的烛子,烛子是手绘的,非常精美。最后我们来到了潘清立老人家,潘大爷是老书记,高寿88岁,好酒但身体硬朗。他家在本村村庙遗址附近。根据几位讲述人的回忆,我们了解了村庙的大体情况:据说村中有庙,土制,毁于50年代大跃进时期,该庙在附近村中较大。庙中墙上有画像,是供奉的神像。现有遗址,村中老人还在此烧香祈福。庙中有钟磬各一,钟在庙外,磬在庙里。钟高约1米,铁铸,上有文字,说是建村时村民捐铸。铭文可能是立村纪念文字。我认为钟在村外,凡是庙中自有钟,所以其内容可商。再者此种是否是庙中的。钟磬皆毁于大跃进时期的大练钢铁。

关于运河,这是我最关心的。我们了解到现在该段运河已断流,北段已经消失,其功能也基本丧失。断流前航运状况,1937年此段运河发过大水,有的地方深约1米。1941年尚能跑船,运送粮食、煤炭等货物。1953年九月份刘连仲老人贩卖过柿子,由济宁至聊城。后灌溉使用二三年,现在已经废弃。今听运河现在的惨状,我多少有些失望,昔日河水荡荡,船只往来繁忙的大运河啊,这怎么不叫人痛感历史沧桑!

中午,考察队相聚大段,觅得一小店,匆匆吃吧饭后又继续下午的行程。

下午,我组来到了大段的兄弟村——小段村。刚一进村最引人注目的是段家祖坟,墓碑是新立的,但仍感其神圣。同样,小段村委书记段金成在他家接待了我们,他又叫来了段玉华和段瑞兴两位大叔,玉华大叔知之甚广,清楚小段古今。瑞星大叔是段氏家谱的持有者。三位大体介绍了小段村。小段(庄)村有三个自然村构成,小段,韩庙,张王,较富裕。人口约1400人,韩庙十几户,张王四十户约200人,有俗言:大段不大,小段不小。关于村名来历,小段与大段如出一辙,只是小段由段氏弟弟创立。小段村中小段最大,韩庙最早。小段村是在韩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解放初三村合并,名为段张韩乡,有小段公社。后改为小段村。小段段氏最多,500余人,约占全村人口80%。东北也有一部分段氏,现尚有联系。

段氏家谱,有三版,二书一卷。一版是古谱有四卷,其中一卷有残损。卷谱是段氏辈氏枝状图,形象生动。据说段氏有过一位将军——段文昌将军。有一位武术高人——段培基 , 传说他有一把一百八十斤大刀,据说舞刀失手时,用脚尖拾刀,而众人不知,皆赞其能。

说到古老韩庙 ,是因交通之便兴起闻名。 古时因位于聊城与康庄通道之处而较早发展。后又因改道而衰落。现在通道已废。

说起小段村与运河的渊源并不多。有段金榜持自家有船,贩过小货。再者是运河倒流现象,据说是黄河泛滥所致。最后是村中曾种过水稻 ,我观察到村中多水沟,虽是现在挖的,但可能原处本是低洼之处,说明此时此地水热条件较为充足。

离别小段村,我们直奔邱家庙。邱庙村有四大姓 陈、念、蒋、李。陈姓有三,同姓不同家,人数最多,400多人,约占三分之一。陈姓有临清永马庄至此已有十二世。念姓至此仅二世,祖籍念窑,有百余口人。关于建村有两种:一是邱氏立村建庙,故名邱庙。二是没村有庙,人少无法成村。因为庙把人邱(聚)起来,创立村庄。后来庙毁但村存。说到此庙现在有一个快人欣慰事情。据说这个庙是关公庙 ,古庙已毁,现在正重建。庙前有一株小枣树(300年之久)。重建者姓牛,以前牛家家贫,牛早年丧父,由母养大。因生活所迫,经常偷吃庙中祭品。现母亲去世不久,所以重建关庙还愿。随后我们又来到村子西边的蒋家海子(周海),据说是将氏创立,由广西桂林迁到此处。村中人说族中有人担任过冠县知县,先人是回民。

傍晚,我们驱车去看了邱庙西边的古运河,看罢更是让人心寒,河道杂草丛生,树木不齐,中间只有雨后积水,绿藻浮于之上。真叫人倍感“古”字的意味了。古运河西面是南水北调的新运河,两岸石砌,栅栏规整,河水清澈,波纹舒缓荡漾,尤其是黄昏时分,静静流淌。真是一代新河换旧河啊!

   晚上虽有疲惫,但这是充实的一天。养精蓄锐,亲近明天不一样的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