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聊城运河考察随想录

 

大河奔流—聊城运河考察随想录

 

郑民德

京杭大运河是与长城相媲美的华夏民族两大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运河不但见证了数千年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民族足迹,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画卷,是充满着喜悦与悲伤、繁荣与衰落、过去与未来的民族情感史。忆当年,运河之水连结南北,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航行于其上的漕船、商船、民船如同点缀于水面的繁星,片片白帆连云接,轴橹不停行万里,运河沿岸的聊城、临清、德州、济宁等城市也借助运河与漕运之利,实现了从平凡到发达,从暗淡到繁荣,从低落到崛起的历史变迁,当百货山积、人烟辐辏、车马交驰的历史画面重新浮现于眼前时,我的内心也不禁感慨万千,这就是大运河,哺育了不计其数的华夏儿女、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互动与繁荣,如今运河虽已老去,但我们梦中的大运河依然奔流不息,依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为这个国家与民族服务。大河奔流,这不但是一条河的状态,更是中华民族不断拼搏、勇往直前、奋斗不息的精神,是激励国人负重前行的巨大动力,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或重新书写历史,但是我们可以继承这种精神,好好的保护运河,让它再现青春,重新奏唱新的凯歌。

作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2013年暑期运河考察活动的一员,七天贴近运河的日子让我感慨良多,有收获,有喜悦,有充实,也有思考、回忆,甚至悲伤,这种复杂的感受虽让我内心五味杂陈,但正是古今的对比,正是面对真实的运河,才会让我们震撼、激动、回味与反思。也许在苍茫的时空中,大运河只是匆忙划过天际的流星,但它曾经有过兴盛与繁荣,曾经有过意气风发,曾经创造了无数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大河两岸早已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运河自身也或断流,或淤塞,或改道,即便如此的没落与衰败,但当我们直面运河时,我们的内心依然颤抖不已,依然带着敬畏与膜拜,这就是一条河的力量,一条曾经改变过民族历史的河带给我们的感受。它不会因为没落而失去昔日的伟大,不会因为遭受忽视而黯然神伤,不会去乞求与索取,面对兴衰荣辱,它只是静静的流淌,即使是数千年历史的考验,也不会改变它的精神与气质。

我们这一次主要考察了京杭大运河聊城段的东昌府区、茌平县、临清市三地,总体来说古运河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目前除南水北调工程利用部分老运河河道,对其进行拓展与加宽外,其余河道不是被农田与树木所覆盖,就是河道狭窄,垃圾遍布,甚至很多变成了排污沟与泄洪渠道,几乎已经找不到当年运河的影子。在考察途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分布于市区或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的运河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两边都建有石堤或石坝,而更多流经乡村的运河河段则很少得到关注,除某些河段保存较为完好外,其余多已断流或毁坏,照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原汁原味的老运河了。另外,运河古水利设施、沿岸古碑刻、庙宇、民间艺术流失与破坏严重,目前除土桥闸正处于保护与开发阶段外,其他如梁乡闸、辛闸、戴闸都仅存部分石条,几乎完全与运河脱离关系。而运河沿岸具有重要价值的老碑刻,也或被盗卖,或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暴露于野外,任风雨侵蚀,很多字迹已经完全模糊不清,失去了文化与学术研究的意义。其他诸如带有浓厚运河特色的舞蹈、歌谣、船工号子、手工艺品也几乎失传,除部分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有所回忆与保留外,几乎已不被人知晓,这真是让人感到惋惜的事情。如果运河文化毁于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失传,那将是何等的悲哀呀,我们该如何面对后人,如何面对将来的历史,所以加快对传统运河文化的搜集、整理、分类、保护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在考察途中,我们最感动的是运河沿岸朴实的劳动人民,虽然他们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正是这种平凡,这种热情,这种善良,才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行,继续为运河文化的保护而努力。忘不了八九十岁的老大爷向我们讲述运河历史时候的声情并茂,他们仿佛重新回到了那个时代,融入了那段历史,重新看到了运河上船帆遍布与商货通行的景象。记得在梁乡闸村我们曾经采访过一位89岁高龄的崔大爷,当时崔大爷正在打吊瓶,当他回忆起民国年间的运河大水与大旱时,声音激动起来,并且眼睛湿润了,也许他想起了在灾荒中挣扎度日的父老乡亲,也许当年的凄惨景象让老人不忍回忆,但是那种对运河爱恨交加的感情,那种抚今追昔的感慨,何尝不是老人心中深藏的一个梦呢?往事如烟,很多事情让人魂牵梦绕、挥之不去,也有很多事情早已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而留下来的终究只是回忆。在十里井村,我们遇到了一位96岁的张大爷,他告诉我们,十里井是因为距戴湾镇与魏家湾镇各十里,且村中有一口古井才得此村名。他说民国年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村边的运河两堤之间有近百米宽,每当船只航行的时候,河上便篷帆遍布,逆水则有纤夫在河边拉着船前行,船上有粮食、食盐、煤炭、竹竿等物品,运往临清、天津等地出售,一个近百岁的老人,历经近一个世纪岁月的沧桑,依然能够清晰的记得运河的过去,这种感情该是多么的深厚呢?忘不了当我们迷失路径时,当地村民带领我们去寻找运河故道,带我们去看家谱,带我们去寻碑刻,在炎炎烈日下,我们看到了真情,看到了最平凡,也最伟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跟我们无亲无故,甚至从未相识,但大运河却将我们彼此之间原本陌生的心连接了起来,这种真诚、朴实、善良与大运河的精神是多么的相似呀,大运河孕育了两岸人民,也铸就了他们生生不息与坚忍不拔的精神,也许这就是永恒,虽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却老而弥坚,久而弥香,散布于运河两岸而恒久不变。

曾经有有老人问过我,运河什么时候才能通航,我们村的老闸、老坝、老庙什么时候才能重建,运河里的水什么时候能够变得充盈与清晰起来。看到老人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内心感到十分的沉重,我只能说国家越来越重视运河了,运河明年就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了,相信大运河会重新恢复青春,会重新为沿岸的村庄注入活力,我只能这样回答,即使只能暂时给老人一点心理上的安慰。站在高高的运河老堤上,再也难以见到当年那种万船齐竞的宏大场面,有的只是老河道内的芦苇遍布与徐徐清风,大运河的繁华就这样从容的飘走了,留给后人的只有回忆与思索。也许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梦中,大运河依旧奔流不息,依旧上演着一幕幕历史的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