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学研究院首次学术沙龙开讲

10

11

下午2点30分,运河学研究院首次学术沙龙在学院三楼314举行,报告由学院院长李泉教授主讲,运河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王云教授、副院长吴欣教授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及本学院教师、研究生30余人参加。

 

李泉院长主讲的题目为“运河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运河学的定义、运河学的内容与范畴、运河学的研究方法与社会文化功能三个方面对运河学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与探讨。其中在运河学的定义上,运河学是以运河及其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以运河水利工程、运河区域经济社会、运河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学科,简要的说,即运河本体的研究与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运河学研究的内容与范畴相当广泛,既包括河道变迁、河道工程、运河管理、漕运、仓储、城镇、商业、农业、交通,也包括区域社会结构、社会流动、区域文化、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等,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最后,运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与特点,有显著的社会与文化功能。运河学属于交叉与边缘性学科,是以历史学为基础,同时利用社会史、历史地理学、社会学、环境水利学、文献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报告过程中,王云教授、吴欣教授、张剑锋等老师围绕学术沙龙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对运河学的定义、包含的内容与范围、南水北调工程等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与看法。这次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老师与同学的热烈欢迎,从而为学术沙龙的持续进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聊城大学运河文化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既位于“运河古都”聊城,又有着长时间的科研积累。自2003年以来,学院科研人员先后承担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出版运河学相关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荣获省级以上科研奖项十余项。目前,学院拥有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教育厅“十一五”、“十二五”研究基地“运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下辖“运河历史文化”、“运河区域经济与社会”、“运河环境与生态变迁”、“运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河藏书与文献整理”等五个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