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2:30分,济宁、枣庄运河考察总结会在学院314会议室召开,运河学研究院、体育学院领导与老师20余人参加,这一次会议不仅是对最近济宁、枣庄运河考察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更是讨论会与经验会,希望通过各位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以此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促进与融合,最后实现学术资料的共享与水平的提高。
会议开始,朱年志老师作了《济宁、枣庄段运河文化考察总结》的报告,将本次考察的总体概况、主要内容概要、心得与体会、问题与不足向大家作了说明与介绍,并且通过大量的图片、家谱、碑刻资料形象的将本次考察活动直观的展现了出来,考察内容引起了与会老师极大的兴趣,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郭福亮老师则从民俗学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济宁基层社会的“送童子”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指出这种民间习俗既不能单纯的归为“迷信”的概念,同时也不能简单的定义为“民间信仰”,而是地域文化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最后胡克诚老师以路线图的方式,将这一次考察所经过的城镇、湖泊,搜集的家谱、碑刻详细的予以了介绍,并对此次考察的收获与不足提出了建议,希望为以后的考察提供经验。
考察内容介绍结束后,李泉院长,吴欣、丁延峰副院长及体育学院的领导与老师分别作了发言,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观点与建议,并希望通过运河考察,加强两个学院的交流与联系,共同强化对运河区域文化、体育、民俗的研究,在考察资料上实现共享、在学术探讨上加强互动与交流、在学术研究上共同提高,进而实现聊城大学运河文化学科的快速发展。(郑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