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到了武城县最大的一个村庄—祝官屯。祝官屯有近
6000
口人,很多村中的百姓居住几十年都互相不认识,可见该村规模的庞大。祝官屯属杂姓村,人口较多的有张、王、李、赵、江、朱、黄、宋、康等姓。
92
岁的张大爷说,祝官屯在明清时期就是一处重要的码头,人口众多,众多的船只航行于村庄外的运河,将村中种植的白菜、西瓜、水果等货物运往天津,再将天津等地的大粪运来肥地,一直到
70
年代运河还能通航,船只也变成了燃油的小火轮,木船主要被火轮牵引。以前村中有好几所庙宇,如姑子庙、关帝庙、土地庙、城隍庙等,后庙被毁,仅剩下两株数百年的大白杨树存在,其中一棵前几年也被烧毁了。祝官屯最出名的传说与古迹应该是姑嫂坟了,该坟位于村北田间,坟墓规模不是很大,上栽一老树,挂有各种各样的红绸,墓前立石碑
50
余通,多数为现代人所立,老的有数十年前的,听村里的老年人介绍,立碑的多为做买卖的,病人家属,乞求生孩子的,因为姑嫂坟很灵验,所以这些人很虔诚。碑上写的字基本都一样,有“烈女之墓”“万古流芳”等字样。查阅史料得知,姑嫂坟来历于明代的一个传说,明朝万历年间祝官屯中有一个叫祝淑姬的妇女,她的丈夫被官府抓去当兵,为奉养公婆决定不再嫁人,二老去世后,她的小姑子为陪伴孤嫂,也矢志不嫁,困苦度日。后来一晚有暴徒袭击她们家,为保全贞节,两女子自尽而亡。村中的父老将二人合葬,埋于村北,她们的佳话也一直被村人所流传至今。那姑嫂坟是如何灵验的呢,张大爷说,清末时,武城河北营一个村的老头到河北去赶大集,回来的时候经过姑嫂坟这个地方,突然看见姑嫂坟前的墓碑裂为两半,老头就发愿说,如果以后生意做能够发达,一定为姑嫂两人的坟墓重新立碑,后来老头果真发达了,过起了富裕的生活,但是却把当初的志愿忘记了,一天晚上有人给他托梦,提起来当初的事情,老头醒来后果真给姑嫂坟立了新碑,并将坟墓修整一新,自此以后,附近做买卖的人都来到这里祈祷,并立碑希望生意兴隆,延续达百年之久,至现在未变。祝官屯因人口众多,所以明清与民国年间有众多的拉纤之人,
93
岁的王大爷年轻时就拉过纤,他曾去过天津、临清、河南等地,经常喊着号子拉船前行,号子种类很多,有摇橹号子,放帆号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