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徐从法编著四本书380万字助推大运河申遗

    南京12月25日电 (朱晓鸿)中国大运河全长一千七百四十七公里,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却仍然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已成为许多中国人的一个不能释怀的梦想。大运河它一路流经河南、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8个省(市)35个城市,是独特的大型线性活态文化遗产。2014年,它将正式“大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耄耋老人徐从法编著的40多万字《京杭运河史略》被确定为大运河申遗介绍的“礼品”。这件事让老人很开心。

 

  25日,徐从法老人告诉记者,最近,他又欣然接受了参与编写《邵伯船闸志》的邀请。90岁前,老人还有两个目标。他说:“下一步打算整理手上积累了30年的苏北运河方面的史料,作为献给苏北运河的一份礼物;同时整理已发表的有关京杭运河的文章,再出一专著。”

  徐从法出生于1928年10月,今年已整整85周岁了。这位耄耋老人曾从事农业、宣传、教育、水利、运河航务管理等。1979年进入苏北航务管理处所属的邵伯航道管理站工作,1990年退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参与京杭运河史志的编写,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

  从79岁开始写作,用了6年时间,跑遍了全省各大图书馆和有关资料室,做了大量拯救性发掘工作……由他主编的《京杭运河志(苏北段)》是约60万字;参与编写的《京杭运河史料(江苏)选编》约60万字,《京杭运河志(苏南段)》约100万字,《运河名城——扬州》,约4万字。

  这些书的出版对于一位眼不明、耳不聪,不会使用电脑的老人来说,见证着这位老人的运河情结,字里行间饱含对京杭运河的一片深情。每一个字符,都是一份思念;每一句话,都是一段回忆;每一本书,都是老人心底流淌的一曲人生旋律。

  《京杭运河史略》一书耗费了徐老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整整6年,几乎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本书不仅全方位记述了京杭大运河的形成与变迁,还涉及与运河有关的水利、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客观、系统地揭示了京杭运河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记录了劳动人民开凿、整治、建设大运河的光辉业绩;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治理运河的成功举措和丰硕经验。书中,徐老还结合自己从事运河建设管理的经历,在许多重大事件上作出了独特的解读和分析,将历史的原貌和文学的生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运河资源,发展内河航运事业提供许多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虽然人老了,但作为一名运河人和航务工作者,热爱运河、关注运河的心永远都不会改变。”徐从法说,大运河申遗是流域申遗,需要沿线8省35个城市的沟通协作,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而共同奋斗。徐老期待着明年大运河的“大考”过关,申遗成功。(完)

文字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