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单位与社会各界的关心下,2017年运河学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引进、管理制度、合作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社会美誉度日益提高。
科学研究喜获丰收。共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高校古籍委员会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获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合作经费20万元,经费共计55万元。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篇。联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学院共同申报“山东特色文献与传统文化‘双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培育建设资格。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集全院之力历时半年,耗费大量精力,虽然最终未获立项,但是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目前,研究院共立项国家、省部级项目40余项,每名研究人员至少有1项课题,在运河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力。
人才引进再添强援。引进古典文献专业副教授1名,南开大学环境史专业和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各1名,内调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专业副教授1名,特聘教授两名,敦聘北京大学赵世瑜、浙江大学孙竞昊两位教授为兼职教授。目前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共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人才结构、学缘结构、专业分布更趋合理。
管理制度更加细化。研究院领导班子实现新老交接,补充了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加强了管理力量。根据科研人员专业方向及研究特点,成立了“运河史”“运河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运河文化”3个研究中心以及《大运河蓝皮书》《运河学研究》集刊两个编辑部。明确研究人员分工,每人均承担一项学院集体工作。研究院围绕三个中心和两个编辑部开展工作,责任心、事业心进一步提升。
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针对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沿线旅游业发展与运河城镇规划的新形势,研究院不断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编辑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蓝皮书)2016-2017》。该书由研究院负责编纂,将于2018年1月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每年出版一期,为国家运河规划建设提供借鉴。编辑《运河学研究》集刊,该刊主要发表国内外运河学研究论文,每年两期,第一期将于2018年4月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种以运河为主题的专业学术集刊。
对外交流合作日益深入。主办了“中国大运河:工程、交通、旅游发展论坛”,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主办 “VR+运河文化遗存与推动农村教育改革论坛”,来自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运河一线管理专家和部分高校、研究智库的学者参加了研讨,在学界、政界营造起浓厚的运河研究氛围。与江苏凤凰传媒集团的合作呈良好态势。《运河志·文献卷》基本结项,《运河志·人物卷》初稿已完成150余万字,将于2018年正式出版。吴欣教授代表“山东团队”参加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卓越计划研究项目(AOE)“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总结大会。研究院鼓励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规定每人每年必须至少参加两次对外学术交流。一年来,研究人员还参加了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中国宗族史、大运河文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资源控制与运道继替”学术研讨会暨田野工作坊、中国明史学会年会、社会科学集刊年会、蓝皮书年会、两宋论坛、山东运河论坛、第三届城市历史比较论坛、《运河志·社会文化卷》编审会、《山东运河文化丛书》调度会等学术会议。
对内“学术沙龙”制度成为特色品牌。研究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共举办上百场学术沙龙,本年度举行了20场。学术沙龙坚持批评促进交流的精神,以透析问题为宗旨,广泛邀请国内外运河研究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树立了运河学研究院对外交流的品牌。
运河田野考察成效日益凸现。集体组织了中国大运河京津冀段深入考察。针对研究者关注的学术问题和疑点,又进行多次规模小而精、目的性强的考察活动,如到河北馆陶、大名,德州武城,济宁任城、微山、泗水、东平、嘉祥,聊城临清、茌平、冠县、东阿、阳谷等地调查运河、抄碑录谱;到省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抄资料。通过考察,搜集了大量一手民间文献资料、丰富了档案资料、促进了学术研究。
中国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服务水平日益提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立全、聊城市市长宋军继先后参观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并对运河研究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淮阴工学院、北京市社科联、洛阳师范学院、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杭州市拱墅区政协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前来研究院交流、座谈,共同探讨运河研究相关问题。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研究院虽以科研为主,但仍承担一定教学任务。针对上课存在的问题,研究院负责人督促老师认真备课,定期检查教学情况,力图使学生喜欢运河文化,扩大运河文化的影响力。目前,研究院已开设7门通识课,受到学生欢迎。我院李泉教授、吴欣教授主讲的教育部精品课程:《古往今来话运河》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吸引了众多点点击量,普及了运河知识。
图书文档建设进一步充实。本年度共采购图书600余册,调拔图书6000余册。利用IS6000大型扫描设备,对收藏民间文献进行扫描,并进行文字录入,初步完成了文献的数字化归档。全面整理方志中的运河资料,目前已完成山东运河沿线各州县方志的整理。这都为建设中国运河文献资料数据库奠定基础。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研究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争2018年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郑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