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大事记(2017年)

2017年

1月4日,研究院举行第二次国家社科申报评审会议,会议由我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院长李泉、副院长丁延峰及全院青年教师参加,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丛振博士也应邀参加评审会,并对申报书的修改事宜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与参考意见。

1月6日上午,我校敦聘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赵世瑜为运河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仪式及报告会在研究院314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徐传光出席仪式并颁发聘书。聘任仪式由运河学研究院院长李泉主持,常务副院长吴欣、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增洪及两院师生40余人出席聘任仪式。 聘任仪式结束后,赵世瑜教授为大家作了《从天运纪年到运河漕帮》的学术报告。

1月10日,运河学研究院郑民德副教授与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周广骞应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参加中心2017年会,与会代表包括山东省军区、省政协、省水利厅老领导及德州、聊城、菏泽、济宁、枣庄等代表60余人参会。

1月11日下午,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名城合作组织专家在原扬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跃进,原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冬冰的带领下,一行4人来运河学研究院交流、座谈,研究院李泉院长、常务副院长吴欣及郑民德副教授陪同座谈并交流。在会谈期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与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就联合发布《中国运河蓝皮书》、合作召开学术会议、建立运河基金、增进共享平台等问题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1月14日,受凤凰传媒集团的邀请,我院郑民德副教授、王玉朋博士赴上海参加《运河志》各卷进度会。会议由凤凰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黎雪主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聊城大学等单位的学者20余人参加。

1月18日,运河学研究院郑民德、朱年志、刘玉梅、王玉朋、周嘉、胡梦飞及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张文兴一行7人前往东阿、阳谷进行考察。

2月17日上午,朱年志、胡克诚、郑民德、周嘉、王玉朋、吕德廷、高元杰等7位老师先后考察了傅斯年纪念馆、铁塔、清真寺、护国隆兴寺、聊城契约博物馆等名胜古迹与单位。

2月19日上午,运河学研究院召开上学期工作总结与新学期工作布置会议,会议由我院李泉院长主持,常务副院长吴欣、副院长丁延峰及全体教师参加。

2月24日下午,我院全体教师在314会议室召开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题目讨论会、《中国大运河蓝皮书》规划会、《运河志.人物卷》进度会。

3月3日下午,研究院周嘉博士在314会议室作了题为《圣迹与霞光—临清泰山奶奶崇拜的人类学考察》的沙龙,本次沙龙由我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李泉院长及全院老师及历史学院赵少峰副教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3月10日上午,原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少刚一行6人来我院交流座谈,并就合作事宜达成初步意见,我校校长蔡先金、研究院院长李泉,常务副院长吴欣及传媒技术学院副院长高国元,研究院孙元国、郑民德、胡克诚等老师参加座谈会。

3月10日下午,运河学研究院全体党员教师在314会议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出席会议者有研究院院长李泉、常务副院长吴欣、首席专家王云及学校监督代表。

3月17日下午,研究院裴一璞老师做客本期学术沙龙,题目为《赵执信佚文一则考释》。沙龙由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李泉院长及全院教师与部分研究生参加。在沙龙举行之前,研究院还举行了井扬、崔继文等三位老师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的聘任仪式。

3月18日,运河学研究院郑民德、朱年志、吕德廷、高元杰4位老师与淮阴师范学院李德楠、王聪明2位老师前往山东冠县、河北馆陶县进行田野考察。

3月24日下午,研究院高元杰博士为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作了题为《试析微山湖收水尺寸的管理控制与影响》的学术沙龙,沙龙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3月30日,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国家社科基金结项名单上,运河学研究院李泉院长主持的“京杭运河与明清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以江北运河区域为中心”(证书号:20170530)以“优秀”结项。

3月31日下午,研究院在314会议室举行新一期的学术沙龙,本期沙龙由胡克诚老师主讲,题目为《清末民初“沉粮地”的垦务开发、概念建构与历史书写》,沙龙由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4月3日,经各学院提交,聊城大学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与评定,我院网站“田野考察”栏目荣获“2015-2016年度聊城大学优秀网站单项奖”,研究院网站管理者郑民德老师获“优秀网络信息员”称号。

4月3日下午,《中国运河志.社会文化卷》编审会议在山东大学举行,计有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聊城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凤凰传媒集团的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研究院首席专家王云教授、郑民德老师应邀参加编审会。

4月7日,在研究院院长李泉、常务副院长吴欣,学校统战部部长刘法力、学院特聘研究员崔纪文的带领下,我院老师12人前往河北大名进行田野考察与调研。

4月10日,应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研究院郑民德老师出席了在济南山东大学科技创业园举行的运河重点研究课题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领导,中国孔子基金会领导,聊城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济宁、菏泽、枣庄等地运河研究会的代表共30余人参加。

4月17日下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佩国来运河学研究院作学术报告,报告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运河学研究院全体教师及历史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

4月19日,研究院六位老师获2017年度聊城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我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崔建利副教授获二等奖,裴一璞、吕德廷、胡克诚、刘玉梅四位老师获三等奖,在获奖数目上创历年之最。

4月24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一行参观聊城大学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全国政协、山东省政协及聊城市、聊城大学相关领导陪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负责接待与讲解。王家瑞主席对研究院的工作表示肯定,指出运河研究要与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社会发展服务。全国政协调研组此次沿运河沿线考察,旨在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实际调研,摸清运河沿线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情况,将大运河开发、保护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中,促进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实现中国运河的长久利用。

4月24日下午,全国政协调研组一行赴阳谷县进行考察,此次考察的目的在于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调研,参与调研的有全国政协、山东省政协、聊城市政府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我院郑民德老师参与考察,并与考察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

4月26日,由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下的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组联合主办的“VR+运河文化遗存与推动农村教育改革”研讨会在聊城大学举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张少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昭风,运河学研究院院长李泉、常务副院长吴欣及北京信息技术学院、山东电大、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国家开放大学、网龙公司、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大学传媒学院、聊城电大的相关领导、专家20余人参加。

4月27日,研究院组织召开了“中国大运河:工程、交通、旅游发展论坛”,本次会议是全国政协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调研之后首次召开的运河研究会议,来自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运河沿线的水利、交通、文管、旅游等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部分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经过细致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运河工程、交通、旅游规划等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富有洞见的见解。

5月5日下午,研究院在314会议室举行新一期的学术沙龙,本期沙龙由刘玉梅博士主讲,题目为《李渔与袁枚饮食思想比较—以《闲情偶寄》“饮馔部”与《随园食单》为中心》。沙龙由研究院院长李泉教授主持,研究院部分教师及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参加。

5月11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家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大运河文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学术会议”在国家开放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扬州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聊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会,研究院郑民德、高元杰两位老师参会并发表观点。

5月19日下午,研究院郑民德副教授做客本期学术沙龙,题目为《漕运余晖:清末陶城埠运河兴衰研究》。沙龙由研究院院长李泉教授主持,研究院老师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罗衍军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5月23日下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竞昊教授在运河学研究院作了一场题为《“浙东运河”名、实辩异:兼论宁绍平原区域水环境结构及水利形势沿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运河学研究院院长李泉教授主持,研究院首席专家王云教授、全院教师及历史文化旅游与管理学院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参会。在报告开始前,李泉院长代表学校向孙竞昊教授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6月2日-6日,研究院五位教师为《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的编纂搜集资料,到我省运河通航的重要城市——济宁、枣庄进行调研。

6月2日-6日,我院孙元国、胡克诚、胡梦飞、吕德廷、高元杰等五位教师受邀参加了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在山东省济宁市、江苏省徐州市主办的“资源控制与运道继替”学术研讨会暨田野工作坊。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和聊城大学等十所高校的二十余位学者和研究生与会。

6月8日上午,蔡先金校长一行来运河学研究院调研,运河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处、人文社科处相关领导与部分教师出席会议。

6月9日下午,研究院举行新一期的学术沙龙,本期沙龙由我院副院长丁延峰教授主讲。沙龙由院长李泉教授主持,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丁延峰教授以“日本访书记”为题,讲述了其5月21日至6月3日在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静嘉堂文库、东城书店、山本书店、一诚堂、琳琅阁、石川武美纪念图书馆、仙台、宫内厅书陵部、公文书馆等日本著名书店寻找相关古籍的经历。

6月16日下午,我院陈丹阳老师在314会议室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神州残影:近代国耻、国难地图研究》的学术沙龙,本期沙龙由李泉院长主持,全院教师及部分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参加。

6月23日下午,临清道教协会会长蔡高真一行3人来我院作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弘扬道学,复兴汉文化》。报告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院长李泉及历史文化学院罗衍军、赵少峰两位教授及研究院全体教师参加。

6月18日至24日,为搜集《运河蓝皮书》相关资料,我院胡梦飞、高元杰两位老师赴南京、杭州两地调研。

6月30日下午,在314会议室研究院举行新一期学术沙龙,本期沙龙由吕德廷博士主讲,题目为《黄河、运河影响下的僧伽信仰的演变与衰落》。沙龙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7月3日,我院高元杰博士的《明清山东黄运地区水事纠纷问题研究》获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

7月6日,在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孙元国的带领下,郑民德、陈丹阳、裴一璞、胡梦飞等老师冒雨赴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搜集资料,以便为《中国大运河蓝皮书》的写作积累素材。

7月7日,由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崔建利副教授整理的《柯劭忞诗集校注》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7月14日下午,研究院全体成员在314会议室召开学期总结会议,会议由研究院院长李泉主持,常务副院长吴欣及全院教师参加。

7月21日,我院在聊城市第二十三次社科成果奖上喜获丰收,其中研究院院长李泉教授获突出贡献奖、郑民德副教授获学科新秀奖、胡克诚博士的《京杭运河桥梁遗产与地名》获二等奖、朱年志博士的《论明代一条鞭法的实施与推行—以山东地区为中心》获二等奖、周嘉博士的《运河城市的空间形态与职能扩张—以明清时期的临清为个案》获三等奖。

7月22日,我院郑民德、朱年志、刘玉梅、裴一璞、周嘉、吕德廷以及社科处张兆林老师前往东平、平阴进行考察。

7月27日至29日,在研究院院长李泉教授的带领下,郑民德、朱年志、刘玉梅、周嘉、王玉朋、裴一璞、高元杰等八位老师前往微山县参加山东省第三届运河论坛,本届论坛由民进山东省委、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共微山县委、微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参加论坛的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立全、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李殿魁、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等领导、专家、学者四十余人参加会议并考察。

8月17日下午,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平若媛的带领下,副院长李明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树勇等一行7人前来我院进行座谈,就成立北京运河文化研究院相关事宜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8月21日下午,研究院在314会议室召开新学期工作筹备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全院教师外,还有今年研究院新引进的孙凤娟博士,会议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主要涉及《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运河学研究专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等事宜。

9月1日下午,研究院全体教师在314会议室举行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标书修改会,会议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欣教授主持。

9月6日下午,杭州市拱墅区人大在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洪永跃、副主任孙剑甫的带领下,一行七人前来我院参观、考察,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大陪同,研究院院长吴欣、首席专家王云、郑民德老师参加座谈。

9月8日下午,运河学研究院新一期学术沙龙在314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由朱年志老师主讲,题目为《明代山东高唐州双粮案考略》。沙龙由副院长丁延峰主持,李泉教授及全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9月12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立全在聊城大学副校长徐昌然及聊城市政协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运河学研究院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研究院李泉教授、丁延峰副院长陪同并交流。

9 月15日下午,研究院在314会议室召开新学期工作部署与动员会议。会议由吴欣院长主持,丁延峰副院长、李泉教授、王云教授及学院全体老师参加会议。

9月19日至25日,为搜集相关资料、增强对京津冀运河的了解和认识,我院李泉教授、王云教授及郑民德、胡克诚、朱年志、胡梦飞、吕德廷、高元杰、孙凤娟等九位老师赴河北、天津、北京三地进行考察。

9月26日,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及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立项名单公布,运河学研究院喜获丰收,共有3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吕德廷博士的《中国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项目号:17BF102),丁延峰教授的《〈杨以增奏稿〉校正—附〈杨以增年谱〉》及杜宏春教授的《吴棠文献汇笺》获国家高校古籍委员会重点项目立项,3项课题立项金额共34万元。

9月28日下午,淮阴工学院社会科学处处长、苏北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学成等一行四人前来我院参观、考察,研究院吴欣院长、丁延峰副院长、郑民德副教授及胡梦飞老师参加座谈。

9月29日上午,在北京市社科联信息办副主任、调研员张涛的带领下,北京市社科联一行4人来研究院交流座谈。

9月29日下午,我院京津冀运河考察汇报座谈会在研究院314会议室举行,会议由郑民德副教授主持,吴欣院长、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

10月13日至14日,由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主办,北京古都学会、北京社科联协办的“区域发展与地缘关系——第三届城市历史比较论坛”在北京花园饭店举行,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社科院、安徽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参会。我院郑民德、周嘉、胡梦飞三位老师提交论文并参会。

10月15日,我院郑民德、胡梦飞两位老师在北京通州与纪录片《国之大运》摄制组座谈交流。两位老师首先为摄制组作了有关运河历史及区域社会文化的报告,并就相关问题与摄制组成员进行了交流。

10月13—15日“传承与交融:华北历史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会议由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共有来自日本长崎大学及国内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等30余所科研院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我院裴一璞老师以“明清华北海盐生产与运河交通运输”为主题做报告,并与在座专家进行了交流。

10月18日下午,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邓清秘书长、秘书推广部主管吴洲来我院交流、座谈,我院吴欣院长,丁延峰、郑民德副院长及《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主编陈丹阳、裴一璞参与座谈。

10月20日下午,我院人事及科研规划工作汇报会在学院314会议室召开,会议由郑民德副院长主持,吴欣院长及全院青年老师参会。吴欣院长首先通报了研究院的人事变动情况,郑民德副教授正式担任研究院副院长一职,负责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孙元国老师接替吴欣院长担任研究院党支部书记一职,总体负责研究院党支部的各项工作。罗衍军副教授、胡克诚老师、周嘉老师分别代表运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运河史、运河文化三个研究中心,从科研选题、科研项目、学术专著、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田野考察等方面汇报了未来三至五年内的科研规划和工作安排。陈丹阳、朱年志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运河蓝皮书》、《运河学研究集刊》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10月24日下午,在我校校长蔡先金的陪同下,聊城市市长宋军继参观我院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聊城市、聊城大学相关部门领导陪同参观,我院吴欣院长、郑民德副院长接待并讲解。

10月20-22日,“中华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学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与中南民族大学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德国卡塞尔大学、德国耶拿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州麦魁特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百多名学者参会。我院刘玉梅老师参会并在小组会上发言。

10月27日下午,研究院孙凤娟博士作了题为《“脱嵌”、“嵌入”与文化:山东寿光大棚蔬菜产业研究》的学术沙龙,沙龙由周嘉老师主持,吴欣院长、郑民德副院长、全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10月31日,我院罗衍军、胡克诚、周嘉、陈丹阳、王玉朋、高元杰等六位老师赴济南山东省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找运河资料。

11月2日—4日,第二届两宋论坛在河南省开封市举办。会议由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杭州市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河南大学等单位承办,共有来自河南、浙江、山东、广东、河北、陕西、辽宁、北京、上海、澳门等省、市、特别行政区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我院裴一璞老师受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的邀请参会,现场聆听了7位专家的报告,并参与了分论坛历史组的交流活动。

11月3日至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共革命的理念、行动及特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台湾地区学术机构,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我院罗衍军副教授参加研讨会,并提交了题为《苦难的言说:以一项抗战口述调查为中心》的学术论文,文章以对300余名抗战亲历者进行的乡村生活史口述调查为中心,剖析抗战时期民众苦难的生成、类别、特点及转化过程,受到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11月6日下午,受我院高元杰博士邀请,山东建筑大学邢华桥博士在学院314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GIS技术支撑下的运河智库平台构建设想》的学术沙龙,沙龙由吴欣院长主持,全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11月7日上午,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包筠雅教授在学院314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文本的帝国:明清时期的出版格局与书籍分销网络》(Empire of Texts: Publishing Sites and Book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Ming and Qing China)的学术沙龙,沙龙由丁延峰副院长主持,吴欣院长、郑民德副院长、李泉教授、王云教授、全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11月9日下午,经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总支邀请,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华锋教授在东校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A502教室为历史文化学院、运河学研究院全体教师、学生党员做了题为《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解读》的专题报告,报告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张金保书记主持,我院全体党员老师参会。

11月17日下午,我院胡梦飞老师在学院314会议室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清代人格化河神的形成及发展:以朱之锡、栗毓美为视角》的学术沙龙,沙龙由罗衍军副教授主持,吴欣院长、郑民德副院长、全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

11月18日—19日,由山东运河经济文化中心主办的《山东运河文化丛书》审稿调度会在济南华国宾馆召开。我院郑民德副院长、朱年志、刘玉梅、裴一璞、周嘉、胡梦飞等六位老师参会,各自简要介绍了自己所承担的分册的编写情况。

11月10日至13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中国宗族通史》”课题组合办的“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中国宗族史”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召开。来自中、日、韩三国多所院校的43位学者出席会议,学者们以日常生活史的视野再次对中国宗族史进行考察研究。我院吴欣院长参会,并提供交了名为《区域社会发展视阈下的宗族组织研究——明清时期鲁西运河区域的宗族变迁》的论文,从区域社会的视角,对明清时期鲁西运河区域宗族组织的变迁作了详细考察。

11月22日上午,洛阳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李正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毛阳光等一行七人来我院交流座谈。

11月20-24日,我校第一期学科建设骨干高级研修班在厦门大学举办,共有来自我校各学院、研究院、所的25位学科(学术)建设骨干参加了此次研修。我院胡克诚老师全程参加了本次研修学习,期间就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申报、研究院科研团队建设、科研服务人员设置等问题向与会专家咨询、交流。

11月24日至26日,为搜集运河相关资料,加深对运河文化的了解,在罗衍军副教授的带领下,我院朱年志、裴一璞、王玉朋、胡梦飞、高元杰等六位老师前往东平、宁阳、泗水三地进行考察。

11月25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华侨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厦门召开。我院胡克诚老师代表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运河学研究》集刊编辑部参加了本次集刊年会,并在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同“人文历史组”的各编辑部专家进行了交流研讨。

11月27日下午,我院高元杰博士在研究院314会议室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环境史视野下的河工物料征派研究:以明清黄运地区为中心》的学术沙龙,沙龙由胡克诚老师主持,吴欣院长、郑民德副院长、罗衍军副教授、全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12月6日,我院孙凤娟、吕德廷、周嘉、郑民德、朱年志等老师前往阳谷、台前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田野考察。

12月8日下午,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王耀副研究员在学院314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沧海桑田:古地图所见黄运交汇地带的历史变迁》的学术沙龙,沙龙由郑民德副院长主持,吴欣院长、李泉教授、罗衍军副教授、全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12月13日下午,济南大学丛晓峰教授在学院314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社会学视角下的区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沙龙,沙龙由吴欣院长主持,全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12月22日上午,《中国运河志•人物卷》编写讨论会在研究院314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江苏凤凰传科技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淳宁等一行七人,以及我院参与《运河人物卷》撰写的相关领导和老师。

12月23日,研究院运河史研究中心胡克诚、郑民德、朱年志、王玉朋、裴一璞与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李德楠等一行六人前往茌平进行田野考察。

12月24日上午,受运河学研究院的邀请,《文献》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中心张廷银研究员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新材料的发现和运用》的学术沙龙,沙龙由丁延峰副院长主持,郑民德副院长、罗衍军副教授、部分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加。

12月29日下午,研究院李泉教授以及高元杰、胡克诚两位老师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京杭大运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沙龙由郑民德副院长主持,全院青年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