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3月15日下午,我院在314会议室召开了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座谈会,会议由吴欣院长主持,全院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活态遗产,沟通融汇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以及水利文化、漕运文化、船舶文化、商事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形态,形成了诗意的人居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手工技艺、众多的名人故事以及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至今仍散发着勃勃生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共分十章,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深入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吴欣老师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逐条对《规划纲要》做了介绍和解读。她认为,《规划纲要》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运河文化的重视。运河文化研究要关注现实,要和社会当下紧密结合,力求做到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研究院作为研究运河的专门机构,要全面把握《规划纲要》内容及其鲜明的指导性,推动运河文化研究不断走向深入。要结合《规划纲要》,找准研究院发展的定位,弥补自身的短板和不足,力争使研究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