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上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聊城大学主办,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承办,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山东佳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发布会暨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新闻大厦举行。
山东省十一届政协副主席许立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周晓波、山东省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处副处长孙梅、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专家委员会主任张跃进、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宫辉力教授、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教授、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何朝晖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加华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宋月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山东省水利厅水利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白贇、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中国运河志出版中心主任胡久良、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研究部主任李金陵以及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昌然,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昭风出席本次发布会。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洛阳师范学院、聊城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以及人民网、中国网、新华网、中青网、《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31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合影
第一阶段议程为领导致辞、报告解读与数据平台展示,由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昭风主持。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昌然致辞,他介绍了学校及运河学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成就,并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的发布运行是聊城大学学术研究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在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各级政府相关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拓展和深化运河学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继2018年中国大运河蓝皮书出版发行后,2019年度《中国大运河蓝皮书》又呈现给大家,全书内容全面、阐述详细、新意叠出,对于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研究、建设、运河文化的保护与研究、运河水利与环境、运河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均有详实的阐述,必将在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运河沿线区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昌然致辞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周晓波在致辞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认为,山东段运河在整个运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历经一年的建设,正式运行,这是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件大事、喜事。数据平台将为政府、学界和公众提供集中、丰富、直观、便捷的大运河历史资料、研究动态、旅游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对于提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水平,对于增进全国运河研究领域的交流互鉴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大力支持中国大运河文化资料数据平台不断完善发展,继续与包括聊城大学在内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周晓波致辞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专家委员会主任张跃进在致辞中首先对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作了简要介绍,并对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长期以来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2018年2月首部大运河蓝皮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部也是唯一以大运河保护和发展状况为主题的蓝皮书。今天将要发布的是蓝皮书第二部研究成果,这里面凝聚着双方的智慧和汗水。今年2月中办、国办专门发布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规划纲要,这也为我们明年双方之间开展第三部蓝皮书编纂工作指明了方向。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的建设不仅是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的新项目,更是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的新贡献,我们热忱期待这一成果早日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专家委员会主任张跃进致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在致辞中对2019年度《中国大运河蓝皮书》的出版发布表示祝贺,并感谢聊城大学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多年来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信任和支持。他指出,今年的蓝皮书既有宏观论述,又有具体分析,在内容、资料各方面都很有特色,但还有很大的深入研究的空间。大运河的价值、意义和作用,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也期待我们的专家学者在今后未来的研究当中有更多新的成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致辞
山东省十一届政协副主席许立全在讲话中指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围绕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其效率如此之高、工作质量如此之好令人敬佩。2014年以来,党和国家极为重视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的发行必将成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载体。他认为,在大运河山东段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必须坚持“保护优先”“文化为魂”“水为命脉”“人为主体”“文旅融合”五大原则,努力做好运河文化研究和保护的各项工作。山东运河文化的研究可谓成果斐然,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等高校和机构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成果。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做好规划和决策,真正把大运河研究的有关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运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山东省十一届政协副主席许立全讲话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主编、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吴欣教授对总报告进行了解读。她对编撰大运河蓝皮书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长期以来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工作。她认为,运河学研究院之所以编撰大运河蓝皮书,是因为之前已经有非常深厚的运河研究积累。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今年出版的蓝皮书实际上是2017年6月到2018年8月之间全国大运河建设的情况,基本框架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第二部分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篇,第三部分为运河文化保护、研究篇,第四部分为水利、航运、环境篇,第五部分为经济发展篇,第六部分为运河城镇篇,第七部分为他山之石。在20篇研究报告里面,文化类的选题占到了10篇。她指出,今年出版发行的大运河蓝皮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强调大运河文化的研究;第二是突出大运河研究的现实性;第三是运河全线的研究和个案研究的结合;第四是吸取和借鉴其他蓝皮书的特点以及专家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她从主要进展和基本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症结、基本路径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总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吴欣教授对总报告进行解读
第一阶段的发言结束后,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高元杰博士为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演示了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的操作和运用。该数据平台项目成果包括两个部分: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网(以下简称运河文化网)、大运河文化数据资料系统(以下简称资料系统)。两者互为表里,紧密关联。其中运河文化网是项目面向公众的主要展示平台,设置有运河动态、运河文献、运河智库、运河论坛、社会服务和运河学研究院六个板块;资料系统汇集所有的文献影音资料,暂分为古籍资料、田野考察资料、碑刻契约资料、研究专著、学术论文、视频纪录片资料等。该资料数据平台是目前国内首个大运河文献资料数据平台,对于弘扬和传承运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高元杰博士对数据平台的功能和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大运河蓝皮书》和《运河学研究》两个刊物的投稿系统作了展示。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高元杰博士作平台演示
第一阶段活动结束后,与会领导、学者共同举行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的启动仪式,并合影留念。
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启动仪式
第二阶段为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专家委员会主任张跃进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GIS产业委员会大运河委员会主任宫辉力教授首先发言,他在对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的同时,谈了自己的几点想法。第一个想法是聊城大学和山东省文化旅游厅共建山东省大运河博物馆,现在时机成熟。第二个想法是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网络和实物相互支撑,可形成综合优势,可以仿照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的方式,建立一些实质性的研究和教学方面的联盟。第三个想法是可以将相关数据资料搞成优盘版、光盘版,针对不同的群体,做一系列的集成和优化,与相关部门形成互动,对运河研究起到引领、促进和共享的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宫辉力教授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教授接着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洛阳师范学院的相关情况,并对隋唐大运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他认为,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在研究的时候应该具有整体眼光。隋唐大运河的研究意义重大,在将隋唐运河的演变历史完整体现的同时,如何活化利用好、保护好,是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教授发言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研究员随后发言。他认为,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的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第一个,现在的网站很多,微信公众号更多,怎样才能够形成一个比较权威、科学、具有代表性的平台,包括网站的平台,需要认真的打造,聊城运河学研究院带了一个好头,意义非常重大。第二个是对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成绩,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第三个是在报告以及各个分报告里面对成绩的总结和问题的把握,非常具有深度和价值。第四个意义,从运河学的发展意义上来看,这个也是巨大的,奠定了研究基础,特别是人才团队的培养。希望全国和山东的运河文化研究者都能够在运河的保护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大家的积极参与就是对运河文化最大的保护。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研究员发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在发言中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第一,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对运河文献做了一个十分系统的整理,提升了研究院在文物、文化行业的影响力。第二,要有更加开放的视角,至少要有英文版的网页介绍;要与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络资源数据库进行合作,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第三,扫描的一些图书或者地方志,可以申请一个电子检索号码(DOI),大家在引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检索DOI,对于扩大学术研究非常便利。第四,聊城大学在运河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如何将成果服务于现实,是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发言
山东大学高等儒学研究院何朝晖教授接着发言。他对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多年来在运河学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敬意,对数据平台的发布表示祝贺。他认为,大运河是中国古代贯通南北的一条经济大动脉,它对于古代中国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文化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大运河的研究价值是巨大的,运河学的研究价值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他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建议在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中添加有关运河区域出版文化的内容。
山东大学高等儒学研究院何朝晖教授发言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加华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了自己对于编撰大运河蓝皮书的几点建议:首先要抓住每年的热点,还要避免今年和去年的内容重复。其次是搞清“大运河文化”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大运河文化,不能什么都往里放。他认为,以往的运河研究主要侧重宏观、国家层面,如果说要获得一些更好的突破的话,眼光向下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加华教授发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宋月华在发言中认为,蓝皮书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很好,内容很全面,也很丰富,非常富有建设性,对相关的职能部门有很好的参考作用。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所做的这些工作,不管是从学科建设来讲,还是对当下运河的研发、运用来讲,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引领了全国运河学方方面面的研究,期待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有更多的成果发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宋月华发言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中国运河志出版中心主任胡久良在发言中指出,蓝皮书的意义和价值非常重大,聊城大学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出运河研究的成果,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于出版资源的集聚和学术研讨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现在的蓝皮书越来越走向更深入的发展,不仅有大运河文化各种问题的分析,也有具体的建议,建言献策的部分是非常好的。他高度评价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并希望研究院以后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中国运河志出版中心主任胡久良发言
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研究部主任李金陵最后发言。他认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令人十分震撼。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和蓝皮书是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的两张名片,很值得宣传,应坚持下去,并努力把它们办得越来越好。他简单介绍了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创立和发展的情况,重点讲述了中心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对于蓝皮书的编写,他建议在编写第三部蓝皮书的时候,要考虑让它进一步丰富一点,更多体现最新的政策动态,力求做到理论为现实服务。
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研究部主任李金陵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