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聊城大学党委、各级各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抓好科研教学、对外交流、校地合作等多方面工作,不忘初心抓业务,砥砺奋进促提升,运河学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为我校优势学科建设与特色专业打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年来,运河学研究院不断强化“运河学”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优秀科研平台,学术科研水平与社会影响力实现新提升。我院着眼于“运河学”建设这一工作主线,着力加强运河学研究平台建设。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聊城大学主办,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承办,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山东佳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发布会暨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新闻大厦举行,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等网络媒体进行了全面报道。作为国内首部以运河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运河学研究》集刊第4辑已顺利出版,集刊自去年荣获“2018年度优秀新刊奖”后,又被成功收入“社会科学出版社CNI名录集刊”,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术专栏主持制度不断完善,正在由中国运河研究向世界运河研究拓展。
运河学研究院切实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对接社会需求,服务社会工作实现新提升。我院与汶上县干部政德教育中心签署科研教学合作协议,在汶上南旺镇设立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教学实践基地,筹备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大运河南旺枢纽研究所”;与省史志办合作编总篇幅达200万字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志》,涉及山东运河的河政、河工、漕运、交通、文化、区域社会等诸多方面,目前各章节推进顺利,部分章节已经基本完成,计划明年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中国运河志》“文献”“人物”“大事记”等卷编撰任务顺利完成,三书近450万字,已顺利出版发行;受省发改委委托,已经完成了5万多字的《山东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建议稿)》。通过加强与地方的横向联系,拓展了研究范围,有力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运河学研究院牢牢扭住科研工作不放松,夯实基础,苦练内功,运河学特色学科建设实现新提升。我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全院共获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3项、其他厅市级项目4项,中央及省部级各类课题实现大丰收。立足运河学研究,高质量科研论文成果突出。学院2019年度共发表(含出版)各类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28项。其中著作6部,在学校资助的国家级一类出版社出版2部,其他出版社出版4部;在《北京社会科学》《史学月刊》等C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得到学界的充分认可与较大反响;吴欣获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合著),李泉、丁延峰等获省社科二等奖,学院同时获得其他厅校级奖励20余项,学院各项科研工作扎实推进,硕果累累。
运河学研究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招才引智,在运河学研究合力的凝聚与打造上实现新提升。我院充分发挥“运河学沙龙”在科研交流方面的独特优势,组织各类高水平学术沙龙17场,先后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复旦大学樊如森与路伟东、山东大学贾国静、东北师范大学罗冬阳等国内重点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报告,有力增强了与国内学术界关于运河学研究方法、理论的探讨与交流。我院积极举办、参加学术会议,扩大交流,提升学院在学界的影响力。在济南举办了“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各省(市)知名运河专家,就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建设、大运河蓝皮书编辑及运河文化研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积极“走出去”,研究院教师参加了中国商业史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与运河文化带建设研讨会、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年会等各类会议数十次,既宣传了自己,又增进了与沿运高校、单位的合作。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等领导来运河学研究院参观指导,人民日报社、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高校、媒体多次来研究院交流,座谈,对学院发展给予了积极认可和充分肯定。
运河学研究院切实完善特色展馆,狠抓队伍建设,在夯实运河学研究硬件基础上实现新提升。不断完善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不断增加各类文物、文献资料,积极购买临清贡砖、海源阁特色文献,并对已有展品进行了更换与充实。复旦大学、山东大学、菏泽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我院参观,对我院展览馆建设给予高度评价,有力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展馆建设水平和对外影响力。我院发挥专业特色,注重在实践中锻炼队伍,积极开展田野考察活动,先后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及省内平阴、阳谷、汶上、德州、宁阳、泗水等运河沿线地区进行了深入考察,对庙宇、河工水利设施、信仰、城镇与商业作了历史探讨,获取了相当数量的碑刻、家谱等第一手资料,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不断加强研究院图书资料建设。一年来,通过图书会采买、网上购买、民间搜集等形式,购买包括明清刻本等珍贵文献在内的各类图书933册,为运河学研究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
潮平运河两岸阔,砥砺奋进谋新篇!在新的一年里,运河学研究院将紧紧围绕打造我校特色学科,擦亮我校科研品牌这一奋斗目标,在运河学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勤恳耕耘,努力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服务社会等方面实现更大进步,为千年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周广骞、郑民德、胡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