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书名:中国大运河蓝皮书(2021)
主编:吴欣
副主编:裴一璞 郑民德 吴金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编撰机构简介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是全国高校中最早以运河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现拥有两个科研平台:"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和"运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领域涵盖历史学、文学、地理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运河学"研究体系;建立了"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与"大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在建"运河民间文献数据库";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运河学研究重镇,建立了大运河研究与文化带建设的智库咨询平台。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 World Historic and Cultural Canal Citie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WCCO), 成立于2009年,目前驻所和秘书处设在江苏省扬州市,是由世界各国运河城市和相关经济文化机构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成立九年以来,WCCO以促进运河城市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宗旨,每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致力于探讨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之道,寻找运河文化促进城市发展之路,推动世界运河城市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同进步,已逐步成长为一家规范化、国际化、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城市交流合作机构。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2021)封面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2021)简介
2021年9月,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的第四本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为七部分,共21篇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由烟台大学吴欣教授与聊城大学郑民德副教授合作,阐述了本年度报告所涉及的五方面内容,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建设内容和路径探讨;大运河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困境,尤以黄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大运河文旅融合"的机遇与发展;大运河流经区域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其他运河的运作状况与可资借鉴的建设经验。
第二部分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篇。刊载3篇报告,分别为扬州大学秦宗财教授等的《从国家公园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探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万金红研究员的《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聊城大学胡梦飞副教授的《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原则与路径研究》。分别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方面开展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第三部分为黄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篇。刊载2篇报告,分别为聊城大学康建军博士的《鲁豫两省黄运区域生态一体化修复路径探讨》,聊城大学邓焕广和张菊副教授合作的《大运河山东段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环境效应及管理对策》。前者以鲁豫两省为例分析探讨了做好沿黄沿运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历史使命。后者对山东段沿运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两篇报告用系统管理和源头管理的思维,对协调黄运地区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为运河区域文旅融合篇。共刊发5篇报告,分别为鲁东大学程宗宇副科长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黄城合作的《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旅游高质量发展分析报告》、聊城大学林英华副教授的《京杭大运河文旅融合现状及对策报告》、曲阜师范大学刘庆余副教授的《大运河山东段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旅游利用协调机制》、聊城大学硕士研究生房智超的《2019~2020年江苏省运河城市旅游业发展报告》、聊城大学硕士研究生魏志阳等合作的《大运河文化带(聊城段)背景下特色景区IP建设及利用发展报告》。
第五部分为运河交通运输与城乡协同发展篇。共刊发4篇报告,分别为原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山东运河航运史》编辑部副主任焦振炜的《关于大运河航运业支撑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报告》、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裴一璞副教授的《2019~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进展调查报告》、聊城大学硕士研究生王雪莹与罗衍军教授合作的《山东运河区域特色非遗产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聊城大学李春平副教授的《大运河沿线城市济宁市城乡协同发展报告》。
第六部分为运河城镇篇。共刊发3篇报告,分别为五百户镇运河文化编写组的《运河古镇五百户历史文化遗产调查报告》、油坊镇运河文化编写组的《河北省清河县油坊镇运河文化遗产建设报告》、朱仙镇运河文化编写组的《运河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发展报告》。运河区域城镇建设是大运河在新时代服务于区域社会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三篇报告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运河沿线古镇的发展路径选择。
第七部分为世界运河篇。共刊发3篇报告,分别为聊城大学硕士研究生乔科伟与田肖红副教授合作的《世界知名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基于运河主要功能和个案的分析》、陈丹阳博士与程宗宇合作的《克拉运河工程规划的回顾与展望》、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的《构建文明互鉴的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运河(三篇)——里多运河、苏伊士运河、克拉运河的历史发展、功能价值、利用措施亦为我国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的有益借鉴和启示。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约稿说明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是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的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报告由吴欣教授主编,每年一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 撰写内容:蓝皮书从框架上共分为总报告、运河区域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旅融合、运河城镇与乡村振兴、运河交通运输与港口建设、世界运河等部分,除总报告单独成篇外,其余部分可细分为若干分报告(单篇),在撰写分报告时可以从大运河总体入手,也可以针对单独省份或地区。(不同年份写作框架略有调整)
- 时间范围:蓝皮书要求具有时效性,撰写时间为前年7月至次年9月间发生的大运河相关事件,具体写作可视实际情况适当上溯或下延。
- 撰写风格:蓝皮书分报告在语言风格上类似于调查报告,不同于纯粹的学术研究,内容一般包括描述现状、指出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或建议等部分;在写作格式上按照论文格式,分为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4部分。
- 具体格式要求:标题为黑体三号,摘要、关键词为楷体小四号,图表用宋体小五号,其余均为宋体小四号。文中可以加注释,也可以不加注释,注释均为页下注①②③④……,每页单独编号。
- 原创要求:重复率不超过20%(含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
- 稿酬:来稿一经刊登,即奉呈作者样刊两本,并致薄酬。
- 交稿时间:初稿定于每年3月底前提交,交稿时请附上地址、邮箱、电话等详细的联系方式,以便后续联系。书稿大致每年9月份左右出版。
联系电话:0635-8238103
联系人:吴金甲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编辑部
2022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