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德伟
第一站:武当庙
第一站由聊城市区出东南前往位于东阿县姜楼镇邓庙村武当庙,邓庙村武当庙坐北向南,进深三间,砖木结构,包括山门、三皇殿和武当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过去该村曾有两个相邻的庙,三皇庙和武当庙,后来逐渐破落,合成一个庙。三皇殿中有天皇、地皇、人皇坐像以及名医华佗、扁鹊、张仲景坐像等。在我国古代,三皇庙又称药王庙,三皇被尊为医神,是从元朝才逐渐兴起的信仰。《续文献通考》记载:“(元)成宗贞元初,命郡国通祀三皇,如宣圣释奠礼,以医师主之。”三皇神医,自元朝以来,被历代皇帝列为国家祀典。再往里走就是武当殿,供奉着武当、伏羲、神农三尊造像,而大殿本身也是民国期间重修的老建筑。武当神为高浮雕盘腿坐像,背部为浅浮雕云纹背光,身穿袍衣,有六只手,一手持念珠,两手持书本,三手持太极八卦图,为标准的三教合一形象,道家的玄妙、佛家的深邃、儒家的厚重都得到充分体现。根据村里老人讲:“石造像保留至今有个故事,三皇殿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毁掉,五幢石碑和部分石刻造像因1947年防止黄河决口,运到大堤垒坝去了,还有一部分在此后被人为砸坏,幸运的是,还有一部分石造像被村民偷偷埋入地下,保护起来。此外每年邓庙村都会有庙会,每年的这一天,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像赶过年大集一样蜂拥而至,有的是专门来看大戏,但是现在由于拆迁和村居合并,村里的人少了许多,庙里的香火也不如以前了。”
第二站:广粮门村
第二站来到了东阿县姜楼镇广粮门村。据《东阿县志》记载:广粮门过去并不叫这个村名,而是叫马曹集。赵德和迁来后,辛勤耕作,赵氏一门家道兴旺,粮丰仓满,为当地一首户。因1443年发生特大灾荒,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赵目睹百姓受难的惨景,慷慨开仓,捐豆谷7500石,交官府赈济一州五县的灾民。后来县府官吏把赵德和的义举奏报朝廷,明英宗颇加奖赏,并勅旌义民称号。明英宗为此封他为户部员外郎,并为其建广粮门牌坊一座,广粮门牌坊建成后,改名为广粮门,沿用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赵德和墓在广粮门村西北400米沙土岗上,墓前50米耸立着“赵氏之茔”石坊一座,村内至今尚存明正统十一年(1446)的《圣旨》碑,对赵德和予以较高评价。在广粮门村东北角,有一处清故处士岳殿忠墓碑,墓碑阳面为深浮雕火麒麟云纹,阴面为深浮雕云龙纹,为近代文物遗存。
第三站:程公祠
出了东阿,我们穿过黄河浮桥前往泰安东平县。冬季黄河是枯水期,岸旁的泥沙堆积的很多,蔚为壮观。上午10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东平县斑鸠店镇斑鸠店村东部的程公祠。我们来到的时候,正值中午热闹的时候,在程公祠旁边,正好有惠民文化下乡活动在搭台唱戏,村里老少都在观看非常热闹。在程公祠旁边,有一个高大的程咬金石雕像,手持一柄大斧,威风凛凛。一千多年过去了,隋唐英雄程咬金的故事被久经传唱至今,混世魔王的传奇形象,在隋末的风云动荡中,程咬金在斑鸠店愤而聚义,之后参加瓦岗起义军、投奔唐王,为大唐开国创下赫赫战功,也因此被封为鲁国公,位列唐初24功臣。程公祠正殿的四周墙上有彩绘壁画,为隋未起义之场景。殿前立有石碑,上面镌刻有“唐程咬金祠”五个大字。殿左有石碑刻数通,多为为近现代人的题证。程公祠门前一侧立石碑,上书“唐程公故里”。程公祠并不大,看上去像是当地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一样,正殿三间为瓦顶青砖房,红漆木格门。程公祠的东面是钟楼,小钟楼旁刻有个造形威猛的石龙,但是没有其他的文字说明。
第四站:凤凰岭道观
约11点左右,我们来到了位于斑鸠店镇岱程村西的凤凰岭道观。道院座落于山前高坡地上,道院上有着泰山行宫的牌匾,道院分前后两院,后院正殿为玉皇殿,殿前左右有粗大的古柏两株,枝叶繁茂。玉帝阁前20米处为碧霞殿,里面供奉着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其前左右各有一排配殿,为十王殿,里面有十殿阎罗像。凤凰岭道院始建年代不详,院内有清康熙二十六年重修碑记一方和民国年间重修碑记两方。在道院的最后,有一处管理人员居住的房屋,在院陈列了很多当时庙会的照片和道人们的照片。出了道观门口,对面有一处龙凤戏台,是为了庙会是唱大戏所准备。在道院旁边,开采机器还在不停的忙碌着,经过多年的开采,凤凰岭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模样。
第五站:建福寺和理明窝摩崖石刻
中午经过短暂休息后,我们下午来到了六工山之阳半山腰处的理明窝摩崖石刻。明正德八年《重修建福寺记》中云:“山本名六工,俗复谓之理明窝。故老以为昔有高僧拥锡于幽谷间演法,以觉众生,而命名理哉。”庭院内有许多的百年古树,为避免石像被风化破坏,现在已经将石像存放于室内,造像呈“一”字形东西向排列,分为长安三年、开元八年、咸通十四年三期雕刻,造像题材,多为弥勒、阿弥陀释迦佛等形象,符合当时佛教题材信仰的主流,风格特点鲜明,对于唐代造像的断代分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造像之前有建福寺、献佛寺,二寺相连,仅隔一墙。建福寺今存前殿、后殿和山门殿,基本完整,此寺初建于长安四年、咸通二年增修扩建,五代宋辽金明都有维修,寺整体采用青砖灰瓦,不同于明清风格的红墙黄瓦,风格很是庄重。
第六站:银山石刻
银山石刻位于银山镇银山村村旁采石场边小山上。我们从大路旁下车后穿过村舍胡同来到位于银山村西南角的银山,这里非常荒凉,旁边的采石机器还在不停忙碌。小山仅剩孤峰一座,而且石刻出于保护的目的被盖在了一间小房内,小房旁还有几棵松树。小山前有古碑三块,现代碑刻两块,主要是各代重修山上丈八佛寺的记事碑和银山村附近的捐资情况,石碑年代差异明显,成为了银山村数百年的历史遗存。穿过陡峭的石梯,我们登上了山顶小屋,小屋内有两尊并列龛像,高2.5米左右,两旁并有小龛像,为北齐时所刻。山前古碑其中的一块清乾隆46年《重修丈八佛寺序碑》中“是寺创建大观,修葺于隆庆,迄今二百余年矣”,丈八寺可能就是在宋大观年间依傍北齐时所雕造的丈八佛像而建的。
第七站:司里山摩崖石刻
出来银山镇,我们前往戴庙乡的司里山摩崖石刻。随着最近几年梁山的名声逐年提高,为开发此山,当地将司里山改为棘梁山,经过几年的开发,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AAA”景区,我们买了门票后进入景区。据古代碑文记载:因此山遍生荆棘,故名“棘良山”。至宋代后,在此设巡检司“以安其境”,更名“司里山”。山虽不大,但它自南北朝以来,就成为中国北方“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又因宋江、晁盖等首聚于此,又增加一些传奇故事。棘梁山原建有殿堂庙宇,儒、释、道教一应俱全,约在南北朝时期,庙宇的格局为:前为“文昌阁”,为儒教建筑,共三间一院,内塑孔子圣像;中为“娘娘殿”,共四间,内塑娘娘圣像;东西廊房各三间。据山上明崇祯时《棘梁山重修金山庙宇桩塑金身碑记》及同时代所立《玉皇阁落成碑》记载:东原郡(东平旧称)西距城五十巡检司,棘梁山旧有大佛殿、文昌阁、碧霞行宫、娘娘殿、真武庙等。棘梁山顶有两块巨石称“千佛崖”,东崖似印,西崖似匣,远看又似城堡。两崖壁上自南北朝到明代雕刻的造像共788尊,其中大者10米,小者10多公分,保留到现在的共计480余尊。其中“三教合一”是此山造像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年代最早、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造像群。最大者为释迦牟尼造像,左为老子像,右为孔子像,旁有僧徒侍立像。
第八站:戴庙村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戴庙乡戴庙村,我们打算去西北部树林里考察《新建登贤乡玄帝宫记》与《重修观音堂碑》。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我们发现当地为了保护两块古碑,已经建了一座小屋子保护起来,我们没有找到拿钥匙的人家,最后便无功而返了。
总结:我们这次考察主要的目的地是去看石刻和古代宗教遗存,从今天的考察结果来看,在古代社会,无论是政府朝廷还是民间百姓,都对宗教有着很大的热情。宗教在古代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平民百姓的精神寄托。
房智超
2020年11月7日,周六,天气晴,运河学研究院开启了本年度第二次田野调查,本次的目的地分别是位于邓庙石造像、赵德和墓、程公祠、凤凰岭道院、理明窝摩崖造像与建福寺、银山石刻、司里山摩崖石刻、棘梁山水浒山寨、戴庙闸。
早晨7:30,考察小组准时到达聊城大学集合地点,秋高气爽,天气微凉,伴随着轻松愉悦的气氛,我们踏上了旅途。
上午8:30左右,我们抵达本次考察第一站——位于东阿县邓庙村的武当庙,这里存放着一组宋元时期的石造像。刚从车上下来,一位老者便迎过来,他是本村的村民,负责武当庙的日常清理和讲解。在他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过去该村曾有两个相邻的庙,三皇庙和武当庙,后来逐渐破落,合成一个庙。武当庙前厅三皇殿供奉的是天地人三皇和十大名医,后厅武当殿供奉的是武当爷。三皇殿又称药王殿,三皇被尊为医神,是从元朝逐渐兴起的信仰。三皇殿内塑像非常生动,都是由青石采取圆雕技法刻成,庄严肃穆、质朴厚重。殿内十大名医塑像是前些年某药厂捐赠,为现代工艺。武当殿中堂下摆放着武当石像,当地老百姓称为武当爷。武当神为方形高浮雕盘腿坐像,背部为海浪祥云松枝浮雕,乌发童颜,头有两髻,身穿袍衣,有六只手,一手持念珠,两手持书本,三手持太极八卦图,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形象。经老师指正,该石像并非村中老人认为的真武大帝形象,倒是与朱见深的《一团和气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石像有可能是明代作品。可惜没有古碑作为参考,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来推测寺庙的渊源,实在是可惜!
上午9:30分左右,考察小组抵达东阿县姜楼镇广粮门村。广粮门一名源自于明代巨富赵德和(一作“赵得和”),赵德和祖籍青州府乐安县人,洪武二十五年迁到东阿城,在此经营数十年,家财万石。正统八年饥荒,出豆谷七千五百石赈济灾民,因此受到了皇帝嘉奖,敕旌义民,此地也赐名广粮门。村中有圣旨石碑一座,由于年久失修,濒临倒塌,胡老师说比起去年,这座碑倾斜得更大了。现将碑文抄写如下:山东兖州府东阿县民赵得和:国家施仁养民,尔能出豆谷七千五百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敕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派差役四年。尚允蹈忠厚,表励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敕。本站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亲眼见证了李泉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了找到赵氏家谱,李老师多方打听,跟着村民穿行于小巷,终于成功找到老家谱。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小辈们去学习。
沿途路过程咬金故里,正赶上剧团下乡活动,程公祠旁的广场上挤满了听戏的村民,我们简单浏览了石碑,参观了程公祠,就驱车赶往下一站了。
凤凰岭道院位于斑鸠店镇岱程村西,坐落于小山坡地上,坐北朝南,西侧是一座采石场。大约11点一刻我们到达道院门口,不过大门紧闭。魏志阳学长打通了道院东门刘道长留下的联系方式,在等待开门的时间里,我们沿着山路绕道院一周,详见其全貌。当我们绕回南门,守门人正好赶来。凤凰岭道院始建年代不详,院内有清康熙二十六年重修碑记一方和民国年间重修碑记两方。前殿为碧霞殿,左右各有配殿,为十王殿,后殿为玉帝阁,阁前古柏参天繁茂。道院现在仍有道长传承,由于香火不旺,道长也兼职做些其他工作。有意思的是,凤凰岭道院正门南不远处有一戏台,后来老师说,这种立于佛寺道院前的戏台大多出现在北方,主要是起到宣传宗教的作用。凤凰岭道院虽然规模不大,却是研究山东境内道教历史的重要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中午简单休息之后,我们驱车赶往本次考察的第五站:理明窝摩崖造像与建福寺。建福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六工山西麓,据清代《东阿县志》记载,建福寺建于武则天时期,明正德九年重修,从其建筑风格可以窥见一二,山下子午堂为唐风建筑,山上建福寺为典型明代风格。东平多矿山,寺内有很多石砌房屋,精致雅观。建福寺大雄宝殿建筑雄伟,画栋雕梁,斗拱飞檐,工艺高超,结构古朴,供奉地藏菩萨金身。很遗憾的是,理明窝造像现已藏于建福寺半山腰平台大殿,大殿门紧锁,我们无法近距离瞻仰石像的风采。理明窝摩崖石刻共有大小49尊,分三期雕刻,前后分别为长安三年、开元八年、咸通十四年,体态丰肥,饱满壮硕,具有鲜明的唐代风格,对于研究唐代佛教文化与造像工艺方面,有重大历史意义。
银山位于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一进村子里就听到了当当巨响,沿着村中小路走,声音越发大了起来。到达银山脚下,发现竟然是西侧采石场正在凿石,空气中都是粉尘。山前立有一块清乾隆46年《重修丈八佛寺序碑》,丈八寺现在只剩一座小屋和一条通往山顶的大约半米宽的石阶路。山路杂草丛生,登起山来竟是困难重重。小屋已经破败,小门半开着,两尊佛像挤在狭小的屋子里。这两尊佛像为北朝雕刻而成,高2.5米左右。银山石刻的保护令人叹息,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还有待提高。
下午两点半,我们抵达棘梁山风景区。棘梁山又名司里山,相传宋江等在此聚义,为开发此山旅游产业,当地将司里山改为棘梁山。司里山摩崖石刻分东西南三部分,东侧巨石最高者为北齐一佛二弟子像,主佛像高9.8米,戴宝冠,面相浑厚,倚座于宽平座上。此尊造像高度堪称“中原北齐第一佛”。右下部有三教合一石像,分别为释迦摩尼、孔子、老子造像。其他石像规格较小,但是数量庞大,有600余尊。按年代划分,则东崖 多为北齐、唐宋造像。西崖多为唐、宋摩崖造像,唐代造像多为武则天时期修建,面容饱满,通体磨光。南崖造像风化较为严重,多为唐、宋时期的单体佛像或罗汉像。我认为,景区收费若能更好地保护文物,也不是为一良策,司里山摩崖造像就保护的很好。
归途中我们路过最后一站,位于东平县戴庙镇戴庙闸。该闸建于明代景泰五年,功能是调节运河水流,控制漕船荷载。2013年10月10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听闻,戴庙镇村内有一三绝碑,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到达目的地。据说此碑半埋于地下,碑刻技艺、书法、文章都相当高超,只是出于文物保护工作,建了一座小屋保护,我们没能拿到钥匙,只能遗憾离开。
大概晚上6点钟,我们回到聊城大学,奔波一天,虽然疲惫,却是收获满满。我们不但领略到了古迹的魅力,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照片,更是在各位老师的学术工作中学到了治学严谨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在书本中很难掌握的。
石伟楠
2020年11月7日,我院郑民德、李泉、胡梦飞、崔建利四位老师带学院部分研究生前往东平进行为期一天的考察。考察小组早上7:30正式出发,考察的地点有武当庙、赵德和墓、程公祠、凤凰岭道馆、建福寺与理明窝摩崖造像、银山石刻、司里山千佛崖。
考察小队首先来到东阿县姜楼镇邓庙村武当庙。该庙宇为宋元时期道教古建筑群落,庙内有前后比邻的两座大殿:武当殿和三皇殿。武当殿有武当爷、伏羲、神农、少昊、女娲、王灵官等,三皇殿有天皇、地皇、人皇以及十大名医等。三皇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毁弃,五幢记事碑刻和部分石造像因1947年黄河洪水泛滥,为防决口拉去垒了堤坝,石刻造像开始受到破坏。除了运往河堤的部分外,一部分被砸毁,一部分被埋入地下,目前尚存的部分造像就是当年埋入地下的。据庙内老人介绍,1995年当地倡办了一次“维修庙宇,保护古迹”的捐款大会。大会期间,四乡民众云集,群情激昂,慷慨解囊。至此,邓庙村武当庙庙会便以捐款维修文物古迹为主要内容,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如期举办。庙会期间,除捐款、进香等活动外,还有演村戏、说快书、吹唢呐等艺术表演,民风依旧,热闹空前。
庙前有民国十五年(1926)《重建醮碑记》也可帮助我们一观当时武当庙庙会之兴盛。碑文记载:“夫醮者,祭之,各设坛祝祷,所以祀乎神灵也。然莫为之先,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兹因此庙吾当圣帝及三皇十大名医诸圣君威灵显著,本庄邻村四方皆被其庇佑,故旧有平安社,建醮多年,已有碑文可考。而善男信妇,念神灵默佑,复社会众乐,附从建醮三年届期及圆满。恐年月久远,虽能继往,又当开来。幸有承办之人好善不倦,欲彰神之威灵,不没神之善念,前之社会姓字已列贞珉,后之社会名氏宜永垂不朽,诸社君共索余为文,余少读学疏,不揣浅见寡闻,聊叙短引,略为志之。”
第二站我们来到东阿县广粮门村赵德和墓。赵德和,明正统年间户部员外郎。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发生特大灾荒,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赵德和目睹百姓受难的惨景,慷慨开仓,捐豆谷7500石,交官府赈济一州五县的灾民。后来县府官吏把赵德和的义举奏报朝廷,英宗颇加奖赏,并勅旌义民称号。记载英宗对赵德和嘉奖的《赵德和圣旨旌表碑》至今尚存,碑文是这样写的:“山东兖州府东阿县民赵德和:国家施仁养民,尔能出豆谷七千五百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敕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派差役四年。尚允蹈忠厚,表励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敕。正统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之后,他又将2000担白麻进贡给朝廷。这一次,英宗大加奖赏,加封赵德和为户部员外郎,还下旨建造广粮门牌坊一座,赵德和原来居住的村庄马曹集村也改为广粮门村,沿用至今。
下一站来到东平县斑鸠店村,为唐初名将程咬金的故里,村中有程公祠。现存程公祠为近来重建,院外东侧有石碑三通。一为万历二十九年《重修三官庙碑记》,碑刻完整、字迹清晰;第二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三官庙的碑文,碑断为两截,现已拼接,但字迹模糊;另一通是嘉庆二年的捐资碑。石碑北侧是建于嘉靖二十四年的石亭,四根柱子上分别有捐资题记。
考察完程公祠,我们来到凤凰岭道院。道院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岱程村凤凰岭山前的高坡地上,始建年代不详。院内现存有碑记六方,比较重要的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修碑记一方和民国年间重修碑记两方。该道院为前、后两进院设计。后院主体建筑为玉帝阁,阁前两石柱上刻有联曰:“天道非遥视无形听无声居幽治明外默悬,人心有觉无畔援无歆读应事接物中当凛。”殿前左右有粗大的古柏两株,枝叶繁茂。玉帝阁前为碧霞殿,2000年重修。其前左右两侧各建有配殿,为十王殿。凤凰岭道院规属于“东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东平县的区域道教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考察完凤凰岭道院已近中午,考察小队吃过午饭之后来到理明窝摩崖造像与建福寺。建福寺位于六工山南麓,其后就是著名的理明窝摩崖造像。寺庙与其后的造像为同一时期,即初建于长安四年(704),其后增修扩建。据清代《东阿县志》记载,建福寺为“唐武后时所建,金大定间赐额,明正德九年(1514年)僧满学重修。”石崖造像位于殿内,由于殿门未开,没能近距离仔细观看,不免感到遗憾。
随后考察小队来到银山镇银山村银山石刻。银山石刻的时代为北朝至宋代,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北齐时期的浅石窟造像,旁有宋代“元祐八年四月”题记,窟旁东侧崖壁上有线刻佛像、动物等。二是窟外崖壁左上方“佛说摩刻股若波罗密”摩崖刻字。三是摩崖石刻东部50米处有北齐天统四年两龛像。半山腰小房内即为两尊并列龛像,高2.5米左右,两旁并有小龛像,为北齐时所刻。佛像头部有修补痕迹,身体涂了金粉。山前有清朝重修丈八佛寺石碑三块,现代碑两块。其中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丈八佛寺序碑》记载“是寺创建大观,修葺于隆庆,迄今二百余年矣”,丈八寺可能就是在宋大观年间依傍北齐时所雕造的丈八佛像而建的。
最后一站来到司里山千佛崖。司里山原名“棘梁山”,因与梁山遥遥相望、满山荆棘丛生而得名。南宋以来,历代在此设巡检司,故更名为“司里山”。传说晁盖等当年智取生辰纲后,直奔梁山泊中的司里山,占领了寺院,营建山寨,招兵买马,接纳四方好汉,山寨日渐兴旺起来。
司里山摩崖造像,主要分布在一东一西两块巨大山石上。共有大小造像千余尊,完整清晰者600余尊,多为北齐、唐、宋造像。引人瞩目的是东峰南崖面的“一佛二弟子造像”。佛结跏跌坐,高约10米;佛两侧各有一胁侍弟子。其他造像分布与各壁,绝大多数有小龛,成排排列。造像有佛、菩萨、侍者、供养人等,坐姿,或立姿,大者高2米余,小者高仅0.1米。造像旁有北齐“皇建”、唐“圣历”“元和”、宋“熙宁”“治平”等年号题记。岩石东侧山坡上有摩崖刻经。西侧岩石周围有残碑一通、崇祯九年《设醮碑记》、光绪二十二年《重修土地祠碑记》、民国九年《重修巡检司土地祠碑记》。玉皇殿位于西侧岩石西北方,殿前有石碑一通。
参观完司里山摩崖造像,运河考察小队结束了一天的考察行程,踏上归途。通过一天的考察,感受到了东平佛教文化的繁荣及古代人们的信仰主流,对东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搜集到了很多珍贵的碑刻资料,使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