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仁腾
一、考察时间:
2023年5月7号
二、考察地点:
周店古船闸、七级镇码头和古城巷、阿城上闸及下闸、张秋镇、台前县八里庙和考古现场、魏氏墓碑、陶城铺闸、黄河。
三、考察人员:
郑民德、胡梦飞两位老师以及甄思辰、徐关涛、孙锐泽、张静、唐好好、邹兴蕊、赵玉、都晓敏、陈亚琼、张建良、宋致东、江仁腾12位同学。
四、考察内容:
经过了几天的小雨淅淅,天终于放晴了。在进入5月的第7天,我们专硕、学硕研究生一行人也跟着老师出发了,坐上大巴,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很多的地方,看了很多的运河遗址,了解了很多运河文化,学到了很多知识。
上午9时我们就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周店古船闸。这是我第一次实实在在的见到古时候的大闸,之前查询过资料,建造船闸主要是为了便利航运。用到的原理并不难,但是真实的付出实际却不容易。其由身、雁翅、护坡等都是由大砖石建造的,大闸之大,由身之高,都体现了建造这个船闸的艰难,而且建造过程中还要避免运河水流和月河水流的干扰。老师还为我们进行了讲解,我对船闸有了更深的认识,最明显的是学到了很多的运河相关名词用语。
第二站到达了七级镇运河码头和古街巷。相比于周店古船闸,运河码头并不算壮观,可能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太快冲淡了历史印迹,也可能是周围芳草杂生掩盖了其光彩,感觉没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但是旁边的古街巷确是非常有年代感,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历史知识和运河常识。街巷里有茶馆、百货部、小餐馆等众多便利来往船客船夫的设施,还有众多古老的建筑,土墙等。
第三站我们出发去到了阿城,看了阿城上闸和阿城下闸。两个闸相比于周店古船闸是比较小的。上闸靠近集市,人流较大,可以考查的东西已经比较少了。下闸的地理位置偏一些,保存的较好。和之前的周店古船闸不同的是,船闸两端还镇压着两座神兽,只是因为是现代人修建的,已经没有那么有威严了,反而大大的眼珠小小的身体,有点呆萌和可爱。
第四站来到了张秋镇,逛了运河码头、关帝庙、山陕会馆、清真寺、任疯子墓、金堤河等遗址。张秋运河码头相较于七级镇运河码头是很大的,其在两端的壁石上还有刻字,只是时间太久已经看不太清了。山陕会馆、关帝庙外观是很大气的,主要是为了方便来往客商而建,但是现时期并未对外开放,想必和之前去过的东昌府区山陕会馆是一样的。清真寺也是一个古建筑,墙壁破漏、设施陈旧,但是不失威严,其屋顶形式应该是歇山顶,顶端还有不少的动物雕刻。任疯子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道士,其像济公一样疯疯癫癫,但有一副救世济人的心肠和高超的医术,传说有一天他坐化成仙,民间就为他修建了庙宇和墓地,巨大的石碑上刻满了对他的介绍,在墓前也有很浓很香的酒味,想必任大仙一直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怀念。金堤河是黄河的一个支流,我们只是在大巴上沿途看了看,但依旧感叹于它的广阔。
第五站出省了,我们到了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八里庙,看了八里庙治河碑、镇河铁兽、以及几座巨大的石碑。临近有个碧霞宫,只是不知道这个碧霞宫和泰山老奶奶有没有什么联系,在旁边的碑文上都记载着这是由附近的村民募捐修建的。附近几里路有个考古现场,是夹河乡运河挖掘现场,老师介绍说由于疫情停工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也只剩了一个个土堆和一片湖水,但可以看出是分层挖掘的。土堆中发现了一些小贝壳,不知道是不是和历史环境变迁有关。
第六站回到了阳谷县阿城镇,游览了关帝庙、魏氏家族墓碑、陶成铺闸。关帝庙相较于之张秋镇的是很破小的,里面只有几座碑文,记载了修建人和修建原因。魏氏家族碑林所处地比较荒凉,但是各个墓碑都是很壮观、很威严的,碑文上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出,魏氏家族在清朝一直是一个大族,家中子弟出类拔萃、文武双全,在朝中做官者颇多。相较于前面几个船闸,陶成铺闸是非常壮观的,目测有20米高,闸的由身也是由大砖石堆砌而成,据老师介绍说,绞磨中的圆孔是用来固定木头的,可以方便古人拉起大闸门,不知道什么样的木头可以“担此大任”。
第七站是游览学习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母亲河。看到滚滚流淌的黄河水,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河流经阳谷县,在我们停留的地方有个转弯,这造成了河面很宽广,河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漩涡。黄河的水很混浊,我们经过了黄河排沙的支流,来时的路也是由黄河中的泥沙积累堆砌而成的,这不得不被黄河产生的泥沙量所震惊。看着一望无际的河面和滚滚流淌的黄河水,心里会感觉到什么都是浮云,心情也非常的舒畅。大自然景色很美,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找寻和享受!
最后,要感谢郑老师和胡老师在行途中不断的关心和一一解惑。老师们在经过集市时为我们买零食,在我们口渴时为我们买水,在遇到的每一个地点都为我们进行讲解,在午饭时分带我们吃当地特色美食,还会在吃饭时叮嘱我们多吃、吃好。感谢老师,也谢谢同行的同学们,我们在途中嬉戏打闹,为行程也增添了很多的喜悦。
清晨出发,再回到聊大已是太阳落山时。一天的时光走过了好多地方,了解了许多历史文化和运河常识,要把这些知识都融汇贯通还需要不懈的努力,接下来的日子里要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加油!
徐关涛
5月7日,在郑民德、胡梦飞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22级研究生一行12人前往阳谷、河南台前等地考察。
考察的第一站是位于东昌府区的周家店船闸。周家店船闸为京杭大运河七十二闸之一,始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整修,是山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复式船闸。虽然看起来仍有些残破,但这已经比2021年没整修以前的景象好太多了。老师们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运河船闸的作用及其运行方式,我们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运河工程设计之精妙。船闸附近碑刻上的《重修周家店船闸记》里写道:“往昔,运河水浪滔滔,帆船如梭,码头两岸,店铺林立,往来客商络绎不绝……”,不觉让人联想到这里过去的繁华景象,回过头再看现在的场景,不免有些悲凉,似乎不是一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所能解释的。
第二站是七级运河古街区。所谓阳谷三镇,就是七级、阿城、张秋这三个运河名镇。七级镇古街区就在运河岸边,据老师介绍,这段运河已经成为了南水北调的河道,路上我还看到了南水北调的管理人员在巡逻。下车后,我们走入七级运河古街区,虽然看到很多有历史感的建筑,但总感觉没有人气,整个街道上只有我们一行人。各商家店铺都是大门紧闭,我们只看了翟家祠堂、“一碑担两间”茶馆的门口以及一些老房子的断壁残垣。时间紧迫,我们也没走很远,走到第一个路口就折返上车了。
第三站是阿城上下闸。我们乘车从七级镇前往阿城镇,下车后步行经过了一个集市,随后到达阿城上闸。虽然同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里船闸的保护和修复似乎不如周家店闸,显得有些破败。好像唯一残存的古迹就是河道两边的两个镇水兽,如果没有雁翅,很难看出这原来是一个船闸。随后我们乘车前往阿城下闸,这里看起来就比上闸要好一些。上闸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下闸始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两个闸座相隔三里左右,也并不在同一个村庄。在学院上课时感觉这些船闸十分复杂,对其并没有什么兴趣,但实地见到以后竟忽然产生了一种共情,或许这就是田野考察的魅力吧。
第四站是张秋码头,又称水门码头。旁边还有一座用石碑做成的石桥,称为水门桥。张秋码头位于张秋南街古运河西岸,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重修。运河停漕后,码头遗址逐渐被埋在了河床下面,直到2016年河道清淤时才被发现,后来又恢复了原形制。水门桥旁边还有一个老运河超市,仿佛在向人们宣告,运河还在这里。
第五站是张秋山陕会馆及清真寺。因为山陕会馆没有开放,我们只在门外看了一下石碑上的简介,了解到会馆内现存的建筑有正殿、配殿、戏楼、山门等。随后我们步行前往附近的清真寺。从外面看清真寺的大门还是很有历史气息的,只不过进去后也是断壁残垣,里面存放了很多杂物,已经被当成了仓库使用。随后我们前往张秋镇吃午饭,路上经过任大仙墓,我们便下车进行考察。这是一座明代的墓葬,任大仙,又称任疯子,是被民间神化为仙的一个人物。墓的旁边有一块碑刻,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据传明朝年间张秋镇京杭大运河戊己山处有一漩涡,过往船只皆被吞没,显惠闻之驱身堵住。从此过往船只平安通行,百姓为其建庙供奉,由于年深日久,庙宇无存,如今单位和个人捐款重建显惠庙,故刻碑铭记。结合上课所学的运河区域的水神信仰,我想运河区域的这种神灵应该有很多,如果沿着运河走下去,或许可以搜集到一批这种民间信仰(分布并不广泛的)资料,是否也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任务。不只关注一些著名的水神,而是去关注一些小的神灵,是不是也算一种眼光向下呢?临走时还看到一个人带着东西在庙门口跪拜,看来现在仍然有人信仰、供奉这个任大仙。
中午我们在郑老师的推荐下吃了张秋炖鱼,别有一番风味。吃完饭后乘车赶往下一站——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的八里庙治黄碑。路上经过金堤河,河道很宽阔,两岸的风景也十分秀丽。很快,我们便到达八里庙村。听老师们介绍说,这里原来都是开放的,因为有一个镇河兽被偷了,所以上了锁,因此我们不能近距离地观看碑刻上面的文字了。这里面最重要的碑刻应该就是敕修河道功完之碑。这块碑是明代徐有贞为了记录其治理运河的过程,命人伐石,自撰《敕修河道功完之碑》,刻立于大河神祠之内,将此次治河的全过程以及用时、用工、用料情况记于文中。治黄碑的后面是一个现代建的碧霞祠。随后我们又前往一处考古工地进行了考察。
最后一站是陶城铺魏氏家族墓碑以及陶城铺闸。我们先是到达了魏氏家族的祠堂,但也是没有开放。随后老师们带着我们穿过一段小路,进入到了墓碑群当中。在这里我也体会到了什么叫 “进村找庙,进庙找碑”。第一次见这种家族墓碑群,还是很震撼的,显然这个家族非常大,其中还有清代名臣刘统勋题写的一块碑。随后我们又乘车前往陶城铺闸,下车后走了很长一段土路才到达。陶城铺闸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高,虽然老师上课时也给我们看过图片,但远不如实地考察看的直观,单从这个闸座的规模也不难想象当时黄运关系之复杂,竟需要如此高大的闸座来控制水流。随后我们前往附近的黄河。近距离观看黄河,感觉还是不一样的。极目远眺,还能看到远处的鱼山和艾山。
随后我们准备返程,大概一小时的车程,到达学校。本次考察对我而言收获很大,亲临历史现场与看书本中讲的历史还是不一样的,实地考察更加直观,甚至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震动,这是读书读不来的。当然,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好多碑刻都没有细心地读,有些敷于表面,对考察对象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一些基本的知识积累也很不够,希望以后加以改进。
甄思辰
一、考察时间:
2023年5月7日
二、考察人员
郑民德、胡梦飞两位老师以及甄思辰、徐关涛、孙锐泽、张静、唐好好、邹幸蕊、赵玉、都晓敏、陈亚琼、张建良、宋致东、江仁腾十二位同学。
三、考察地点
(一)周店古船闸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李海务街道周店村的周店古船闸。周店古船闸是如今大运河聊城段保存最好的水闸,在2013年时被列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保护、修缮完好的周店古船闸,周围环境郁郁葱葱,民房环绕。船闸周围原本都为运河河道,但随着后来运河改道,河床淤积,周边便逐渐建上了民房。周家店船闸始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由三部分组成:北闸、南闸以及月河涵洞。该闸闸门为双扇蝴蝶门,闸门的开启需要靠人力推动两侧的铁绞盘。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两侧存留下来的铁绞盘。闸板最初为木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进行了整修,改为了铁质闸板。在南闸的条石上,我们如今还可以清晰的看到有“周家店船闸”字迹的阴刻碑记。
(二)七级镇古街巷与古码头
第二站,我们参观了七级码头与七级运河古街区。七级码头与古街区位于大运河的东岸,以前此河道是七级镇河的古航道,后来南水北调将此河道占用。七级镇在唐代时被称为“毛镇”,后来因会通河的开通,此地成为漕粮商贸重镇,又因渡口码头露出水面的有七级石阶,便改名为七级镇。
七级运河古街区始建于明代,如今有一条古街遗址保存修缮的较为完好,保存着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走入东西向的小巷,沿街南北两侧保存着一些传统的商业建筑,为一些粮店、药铺和酒坊等。街道上挖开了一处,展示七级镇的年代断层。元明清三代的七级镇高度是不一样的,受河水淤塞,七级镇地势是逐渐抬高的,如今我们看到的七级镇是淤高的部分,以前古街巷的街道地势更低。行至十字街口,还有着一些60、70年代的百货部、人民公社食堂等老建筑。此处还有一间茶馆,名为“一碑担两间”,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这个名称的由来:茶馆非常小,中间有一块碑,当做柱子使用,顶着房梁,因此叫做“一碑担两间”茶馆。当时运河上南来北往的粮食商人以及普通民众都会在疲劳的时候到这里来喝喝茶,休息一下。
(三)阿城上、下闸
离开七级镇后,我们前往了阿城。首先,我们来到了阿城上闸。上闸为元大德二年所建,位于阿城镇东南的运河古道上,周围是居民区,我们考察时正赶上此处开设集市,很是热闹。而相较于上闸的人烟辐辏来说,位于阿城镇西北运河古道上的阿城下闸则更显得曲径通幽。下闸于元大德三年建造,南距阿城上闸二里。阿城上、下闸之间需要密切配合,以减少水源的过多流失。在阿城上、下闸的雁翅上,皆有四只镇水兽。大运河区域的镇水兽一般为趴蝮,传说为龙之九子之一。镇水兽既是民间信仰的一种,承载着古人镇水、护漕、伏波安澜的美好愿望;同时又能够作为航标,以防行船冲撞闸墙。
(四)张秋码头、山陕会馆(关帝庙)、清真寺、任大仙庙与显惠庙
随后,我们来到了张秋码头。张秋码头位于南街古运河西岸,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重修。张秋码头旁的一座小桥,是由当时的山陕商人、绅士修庙所用的碑刻垒起来的,如今我们还可以看到碑刻上的一些字迹。
走过张秋码头,我们来到了张秋山陕会馆,晋商的会馆皆供奉关帝,此处也是关帝庙。我们来的时候,这里并没有开门,因此只在门外看了看。此处会馆在康熙年间便已经建造,对于研究清代建筑有着重要的价值。
紧接着,我们又走到了不远处的清真寺。张秋镇上的这处清真寺已经废弃,目光所至皆是断垣残壁,院内堆放着杂物,也有着几块残存的碑刻。
出了清真寺,我们又前往了任大仙庙。传说任疯子一生疯疯癫癫,救人无数,有一天在真武庙内坐化飞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为他修建了衣冠冢,后有一处弘治年间的碑刻。在任大仙庙后,有一座显惠庙,庙外的一座碑刻上记载了一则相关的传说:明朝年间,张秋镇京杭大运河有一处旋涡,过往的船只都被吞没了。显惠听说后,便驱身堵住。从此之后,过往的船只便能够平安通行了。
(五)台前县八里庙与夹河乡运河挖掘现场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河南省台前县八里庙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八里庙治黄碑刻以及明代镇河铁兽,此处在2000年的时候,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如今的镇河铁兽只剩下了一座铁牛。八里庙治黄碑刻后有一座碧霞宫,殿内供奉着碧霞元君。而在殿内两侧,还供奉着很多像土地、财神等其他各类神灵,由此可以感受到中国民间信仰多神性及目的性的特点。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一下夹河乡运河挖掘现场。
(六)陶城铺闸、陶城铺魏氏家族墓与陶城铺关帝庙
最后,我们来到了陶城铺。首先,我们经过了关帝庙,恰巧开着门,便进去参观了一下。此处关帝庙为聊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完备。庙内有几块碑刻,殿内的几案也为明清时期的石板。
随后,我们参观了魏氏家族墓。如今,魏氏家族墓四周种植着一些桃树和农作物。最初,我们看到的靠近路边的几块墓碑有所损坏,随着步行逐渐深入,各块墓碑也不断映入眼帘。魏氏家族墓对于研究家族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最后,坐车经过一番颠簸,又步行穿过一片树林,我们来到了陶城铺闸。陶城铺闸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运河节制闸的典型代表。在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蝴蝶扣,铁口上有着陶城铺闸的字样。这些铁口将条石紧密的连在一起,以防止因河水冲刷使条石脱落。
此次考察学习硕果累累,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了大运河文化的魅力,对于运河区域城镇的兴衰变迁以及其文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邹幸蕊
2023年5月7日,天气晴朗,是一个久违的晴天,清晨的空气中透着几丝凉爽。大约七点半左右,我和两个舍友从宿舍出发骑车到西校与老师、同学们会合。在郑民德、胡梦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坐大巴车,大家怀揣着兴奋、期盼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阳谷的考察之旅。同时,这也是我们2022级研究生入学来第一次进行田野考察。
大约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此次考察之旅的第一站:周家店船闸。入目可见在阳光下绿得发亮的树木。周家店船闸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元大德四年,后于民国重修。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浏览了船闸的全貌,了解了船闸的功能,得知这里的船闸原来分为北闸和南闸,最后我们认真阅读了树立在此处的周家店船闸效果图。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七级镇古街巷与古码头。因古运河码头在水面上可以看到七个台阶,因此这里叫七级镇。不远处是后来修建的一个古街,还原了当初因商业繁荣的样貌,例如茶馆、商铺等。我们在这里简单逛了逛,从最初古朴的建筑到后来的宣传画,使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阿城上闸和阿城下闸。这是一座复闸,两座船闸配合使用,同样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两处之间因为距离不算太远,古时由人工报信。水边还摆放着后来人们修建的镇水兽,有些镇水兽头部的红色油漆已经脱落了。这里的不远处便是民居,居民们种植在门前种植作物,有些大葱的顶上已经开出了花儿。
下一处我们来到了张秋码头,张秋同样也是因运河繁华过的城镇之一。张秋码头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重修,繁荣一时,主要作用是停泊船只、装卸货物、上下行人。后来因为运河停止航运,码头也随之废弃。离开张秋码头后,我们前往了张秋山陕会馆,关帝庙就是此处的山陕会馆,关帝庙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彰显着兴盛时这里的气派景象。可惜的是,会馆的大门并没有打开,我们只能在外面进行简单浏览。离开关帝庙后,汽车没有行驶多久我们便来到了清真寺,与关帝庙相比,清真寺显得较为破旧,里面存放着一些年代悠久的古碑。
随后我们考察了同样位于张秋的任疯子墓和显惠庙。任疯子是张秋县妇孺皆知的仙道人物,流传着一系列传说,近年来由附近村民筹集钱款修建了任疯子庙以纪念,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保护单位。
此时时间已经接近中午,老师带我们吃了张秋特色炖鱼、炖鸡。简单的午饭后我们考察了台前县八里庙治黄碑,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偷盗,石碑现在已经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了,我们只能在远处观赏。治黄碑与明代大臣徐有贞有关,是治黄史的重大发现之一。这里的背后是一间碧霞宫,老师打开门后我们发现里面供奉着三座泰山娘娘,庙里的两边还摆放着财神、关帝等其他供奉。
随后,我们到达了一处考古现场,一层一层向下,周围用塑料布罩着,底部有水,修建了楼梯,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坑。
离开考古现场后几经周折,我们到达了陶城铺村关帝庙。2014年,陶城铺关帝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离开关帝庙后,我们又前去考察了陶城铺闸,陶城铺闸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俗称“新闸”,由闸底、墩台、石坊墙、纹关石、闸板组成。前往陶城铺闸需要穿过一片树林,土地算不上好走,但到达后觉得行走艰难也是值得的,宏伟的陶城铺闸见证了运河的兴衰,也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最后,我们前去观赏了黄河,宽阔雄壮的黄河穿流而过,仔细看还能发现流水在移动,不远处的岸边还有小孩们在玩泥巴。虽然这是紧张又劳累的一天,但是经过一天的考察,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努力让视野更加开阔。
张静
2023年5月7日,在郑民德老师和胡梦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聊城市阳谷县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是我们研究生入学以来进行的第一次田野考察,因此我的内心比较期待与激动。
下过几天雨后,天气刚刚好,空气也很清新。早上八点我们在西校东门集合后便踏上了去阳谷的旅途。
第一站是周家店船闸,比我想象的要近一点,大约半小时就到了。周家店船闸始建于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是中国大运河会通河段上的重要闸口,也是目前运河山东段保存最为完整的复式船闸。周家店船闸现在已经荒废,但它仍有着厚重的气息,同时也让我惊讶,这么一个小小的船闸承载了上百年的历史,见证了运河区域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第二站是七级镇古码头与古街巷。该镇因渡口码头露出水面的台阶共有七级而得名。因元代开凿会通河穿镇而过,镇子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的吊桥名为古渡,七级镇也得运河漕运之便,成为了重要的水运码头。因为七级古渡口的繁盛,名人墨客多往来于此,留下了众多诗词记载。七级运河古街区保存完好,青砖墙壁斑驳,仍可见当年的盛景。街上还开挖了一处展示千百年来运河淤积高度的坑道。古朴的沿街建筑,在老师生动的讲述下,仿佛重现了当年的繁华。
第三站我们到达了阿城上、下闸。这两组水闸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研究大运河发展变迁的重要遗产。我们先去了阿城上闸,刚好遇上集市,看着经过岁月洗礼破败灰暗的遗址与往来熙攘的人群,历史的冲击感扑面而来。可谓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照相似。相比于上闸,阿城下闸便幽静了很多,有人在密林间钓鱼,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气息。此外,阿城下闸还设立了几只镇水兽,我搜索学习了一下,认为应该是龙生九子之一趴蝮。
随后,我们又去了张秋镇。考察了张秋码头、关帝庙、山陕会馆、清真寺、任疯子墓、金堤河等遗址。张秋码头相较于其他的码头来说,破损比较严重,壁石上的刻字已经看不清了,像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矗立在那里。关帝庙则有一种威严的感觉,可惜不开放参观,让我有些遗憾。此后,我们还去了清真寺,清真寺看起来非常古旧,有一种摇摇欲坠的年代感,院内有几块石碑。任疯子墓位于运河东岸,现存墓直径2.5米,高1米,碑上阴刻行书,详细介绍了他的业绩。此外,我还看到有位妇人对他进行了祭拜,可见,千百年来他一直是当地人民心中的保护神。
第五站我们去了河南省濮阳县,在那里我看到了被保护起来的镇河兽,还有徐有贞敕修河道功完之碑。可惜上了锁,没能近距离观察一下碑上的文字。此后我们还去了碧霞祠,我发现除了供奉的几座大神像外,屋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小神像,老师说是因为人们习惯求助于各路神仙,希望有一个能够显灵。
最后一站是陶城铺魏氏家族、陶城铺闸以及母亲河黄河。让我印象深的是陶城铺闸,我们在树林里走了好久才找到,而且闸座的砖上用铁条打了很多“补丁”,老师说是用来加固,防止被河水冲垮的。然后我们去了黄河,黄河非常宽广,水流湍急,让我感觉我们如此渺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田野考察去了很多地方,让我感触良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能够带走的只有自然地理风貌,带不走的是文化传承与精神信仰。